2013年11月4日星期一

淺談器樂教學對開發學生綜合能力的作用

淺談器樂教學對開發學生綜合能力的作用

淺談器樂教學對開發學生綜合能力的作用


     新課程改革的目標是培養更多的高素質的綜合型 人才,以適合社會發展的。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素質教育不可缺的教育內容――音樂器樂教學如何適應新世紀對人才培養的需求?我努力在器樂教學中尋找突破。在多年的音樂器樂教學實踐中,使我深深的體會到,通過器樂教學,可以提高學生更好審美情趣、珍惜美並創造美,在無聲無息中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培養和鍛煉,“潤物”於“無聲”之中!

     首先,器樂教學對人的生理器官具有很好的協調作用。近代心理學傢曾作過大量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天才的重大特征不是智商,而是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器樂訓練通常和手指連在一起,在傳統音樂教學形式的基礎上,增加雙手的動作,並且是符合音樂表現所需要的或快或慢、或強或弱的動作,這將進一步強化對左右大腦神經中樞的刺激和鍛煉,從而充分促進大腦的平衡發展,使潛能最高效益的發揮。目前教育改革中提出來的建立多維互動課堂教學體系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對提高深造的音樂傢感受能力、自我協調能力、聽覺敏銳能力、動腦反應能力等都有很大的作用,有利於學生形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奧地利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薛定諤在科研中碰到難題時,就去聽人彈奏名曲,在音樂欣賞中得到啟迪,解脫困惑和疑難。

     其次,器樂學習能促進記憶力的增長。心理學指出:記憶素質的差異是人們記憶能力強弱的主要表現之一,也是培養學生記憶能力考核成績的突破口,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記憶力,主要就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記憶品質,而實現的途徑是讓學生學會良好的記憶方法,其中如提高註意力,對記憶材料進行分段、分類、比較等。從註意力來講:通過創作者的思維或靈感形成的一個個小音符,不象語言那樣一句句有明白的語意,有集中註意力是很難記下來的。從對記憶材料進行分段、分類、比較這點來講,通過對學生的鋼琴教學我有所體會:初叫學生把樂曲記住並背奏是較困難的;在背奏中易出現一些細小的錯誤,但通過對樂曲的解釋,如劃分段落,找出前後有重復的地方,從而縮小瞭記憶內容,再進一步明確樂句的結構,對樂句進行對比,其準確性就明顯提高瞭,久而久之,這些方法就會成為他們自己的東西。所以要求對一些精彩曲目記憶要有一定的持久性、精確性。

      再次,器樂學習能提高思維能力的靈敏、協調性。器樂演奏具有一定的表演性,它屬動作技能。學生初學鋼琴時,第一個掉臂動作的學習,雖然隻是在C上完成 任務的簡單動作,但要牽涉到肩部、整個手臂、手腕用力的協調,要求把手臂的重量毫不滯留的透到指尖,不在肘、腕等處滯留,而同時還要註意手型及手指的放松。學習雙手交叉演奏時,許多學生要反復練習才能彈好,要求手的換位要及時,下鍵要準確,前後樂句都要彈的平穩,沒有因匆忙而造成刺耳的敲砸聲,對此,就必須作支耳聰目明,動作靈敏。

      中學生的綜合素質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發生變化,通過器樂教學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堅持通過日常的器樂教學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就必然會收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培養和提高。

責任編輯:音樂院校頻道管理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