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4日星期日

柳琴戲“柳暗花明” 民間戲曲拉魂腔踏上復興之路

柳琴戲“柳暗花明” 民間戲曲拉魂腔踏上復興之路

柳琴戲“柳暗花明” 民間戲曲拉魂腔踏上復興之路


    栩栩如生的臉譜、喜鵲鬧梅的吉圖案、聲情並茂的唱腔、鄉俗民韻的再現……8月12日,山東臨沂的柳琴小劇場內,燈光閃爍,人頭攢動,隨著陣陣鑼鼓聲和柳葉琴聲,傳統柳琴戲《父子結拜》拉開序幕。戲臺上,演員們正在傾力地演出;戲臺下,觀眾們看得如癡如醉。臨沂柳琴劇團的負責人宋兆連

    說:“小劇場的誕生是柳琴戲 生存發展中一件大事,誕生二個多月來,柳琴戲漸漸告別瞭‘山窮水盡’的尷尬,走上瞭‘柳暗花明’的復興之路。”

    被列為首批“國傢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柳琴戲,俗稱“拉魂腔”,起源於清朝乾隆年間的臨沂,廣泛流傳於魯蘇豫皖接壤地區。因其劇目豐富、唱腔優美、表演質樸,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受眾曾達數千萬。隨著時代的變遷和文藝形式的多樣化發展,傳統戲曲柳琴遭遇瞭從興盛走向衰落的命運。

    近年來,臨沂采取多項措施挽救柳琴戲的命運,著力營造柳琴戲復興的人文環境,隻要有重要活動,必定有柳琴戲的倩影;設立瞭柳琴戲藝術研究所、柳琴戲音樂研究中心,積極開展讓柳琴戲貼近當代受眾群體的研究,從而指導藝術生產;建成專門網站,借助現代手段宣傳和傳播柳琴戲。2007年,大型新編柳琴歷史劇《王祥臥魚》作為中國(臨沂)書聖文化節上的壓軸大戲,贏得好評如潮,原汁原味的藝術魅力征服瞭觀眾,使人們重新認識瞭柳琴戲,也讓這個傳唱200多年的地方劇種又一次煥發瞭青春。觀眾的認可,極大地調動瞭年輕演員的演出熱情和自信心,他們更加嚴格地排練,更加刻苦地訓練,水平也得到瞭提高。臨沂柳琴劇團借機組織創作人員,創作出一批適合年輕觀眾口味的新劇本,吸引瞭一大批年輕觀眾,培養眾多年輕戲迷。

責任編輯:admin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