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5日星期一

當代中小學音樂教育思考

當代中小學音樂教育思考

當代中小學音樂教育思考


摘要:中小學音樂課本所選的歌曲一部分可取近年優秀的流行歌曲,另一部分可保留現存音樂課本中的優秀的歌曲。當 代優秀兒童歌曲的創作量不大,適合學生演唱曲目更是太少。現有音樂課本的理論等內容過於專業化,使學生不易接受。我們的教育應從單純的唱走向多元化,奧爾 夫音樂教育體系帶給我們新的啟發。21世紀的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為現代音樂教育提供瞭有力的保障。一切都要以務實求真為基礎,我們的音樂教育才能取得真正 意義上的成功。
關鍵詞:當代中小學音樂教育思考

  
前言: 21世紀已經不再允許我們使用過時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瞭,為瞭適應世界的變化,為瞭適應當代學生的發展變化,我們的音樂教學是否也應該發生某些變化呢? 當代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哪些弊病?我們針對弊病作如何改進?音樂需要天地,天地需要音樂。課堂是傳授音樂的最佳的地方,我們戰鬥在第一線上的老師們讓孩子 們乘著歌聲的翅膀飛翔、飛翔……
亮相春晚的一首網絡歌曲《老鼠愛大米》讓處在音樂幹涸期的流行樂壇為之一震,成為此次春晚的一個亮點。《老鼠 愛大米》以其詼諧、風趣的歌詞和簡單明朗的旋律走進瞭萬戶千傢。而我們的音樂課本呢?有多少歌曲是現在的學生所喜歡的呢?這也並不是說我們的課本過時瞭, 也不是說讓我們的課本完全的改版成通俗歌曲曲譜。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流行歌曲因其大眾化正正被更多的非音樂專業的聽眾所接受。因此,選取近年優秀的流 行歌曲到中小學音樂課本是完全有必要的。而對於現存音樂課本中的優秀的歌曲應予以保留,雖然這些歌曲離我們的生活漸漸變得遙遠。但是,其對中國乃至世界的 音樂文化的發展起到瞭不可磨滅的作用,是人類精神的寶貴財富之一,我們有必要並且很有必要將傳成下去,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下面再 來談談關於音樂創作的問題。眾所周知,兒童歌曲的創作後的利潤是非常的低,而創作一首流行音樂,再經過包裝,它的利潤將成倍增長。因此,當今樂壇總趨勢是 創作兒童歌曲的作傢越來越少,而創作流行音樂的作傢卻是越來越多。這是一個可悲的局面,不知道那些整天高喊著“一切為瞭孩子們”的專傢作何感想,連讓孩子 們唱的音樂都沒有,還談什麼素質教育?現在的中小學音樂教材中所選歌曲竟然還是那些70-90年代的兒童歌曲,而近年的雖為數不多卻也不乏優秀的兒童歌曲 卻沒有或幾乎沒有選入現在的教材,更別提音樂界的一些最新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優秀歌曲的數量無法保證,另一方面也是由於我們的教材更新時間根本無法保 證,造成瞭我國中小學音樂教育外部設施的缺乏,使我國的廣大地區的音樂教育形同虛設。這是我國的各級官員們特別是打著“孩子至高”應旗號的人們應該認真檢 討反思的。我們中小學的音樂教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當今我國的中小學音樂教材總體數量較多,而幾乎每本教材都會談到音樂基本理論、視唱、練耳等音樂專業課 程,不是中小學音樂課就不該介紹這些內容,是在是因為其難度以靠近音樂專業本科教學難度。這一點似乎是受大浪潮(應試教育)的影響。學生們被填塞滿瞭諸如 音符、休止符、音階、音程、和弦、調、調式、曲式以及數十種音樂記號,並視唱帶有一個、二個、甚至三個升降號的曲調,聽辨音程、和弦、調式,聽寫旋律,分 析曲式等等。這種狀況,使得我們的基礎音樂教育培養瞭一批又一批由於無法逾越“雙基”高墻而面對音樂產生自卑與冷漠心態的失敗者。我們進行中小學的音樂教 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這是一個很難回答卻也很好回答的問題。為瞭孩子,為瞭提高孩子們的藝術素養。但是,通過這種填鴨式的方式真能提高孩子的藝術素養?答 案是否定的。孩子們愛音樂卻不愛音樂課,這恐怕是世界上最滑稽卻又最傷悲的事瞭。那種先練打節奏,接著唱音符,然後讀歌詞,最後填歌詞的老套教學法以不能 再適應如今的音樂教學,老師一本正經的嚴肅認真的教學恐怕也是收效甚微,機械、呆板的訓練方式使如今的漸漸適應快餐文化的孩子們感到厭倦。因此,音樂教學 改革迫在眉睫。我國的音樂教育是從學堂樂歌發展起來的,而當時的學歌的唯一形式就是口傳心授,這是由當時的教學環境所決定的,而如今,處於21世紀前沿的 新一代的人民音樂教師還用這種老式的教學法那才是貽笑大方。首先,我們的瞭解音樂是一種怎樣的藝術?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是把音按一定的規律組織起來,使 人聽之產生美感的藝術。既然它是聽覺藝術,聽也就是欣賞才是真正的“主角”。因此,我們的課程教學方向應該逐漸轉向以欣賞為主的教學模式,我們開設音樂課 的目的也就是培養廣大學生的音樂感受能力,正如周大風同志在其《音樂教育改革芻議》中提到的那樣“當務之急首先要改變幼兒園、小學、中學、師范學校的音樂 教育的結構。改革‘以歌唱為中心,識譜為輔’,而代以欣賞、器樂、歌唱三者並重的音樂教育結構。尊重音樂教育藝術是以感受為特征的規律,讓學生在課內課外 多聽民族的樂曲,……從小培養他們對民族音樂的感情和愛好。特別要註意‘聽比唱更重要的規律’。”
認識到瞭現在所存在的問題後,我們的老師們 應如何改良我們的音樂教學法呢?當代世界著名的德國作曲傢,音樂教育傢卡爾.奧爾(1895-1982)給出瞭明確的答案。這種用音樂和動作、舞蹈、語言 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新的形式,是一種人們必需自己參與的音樂,即:人們不是作為聽眾,而是作為演奏者參與其間;它是先於智力的,它不用什麼大型的形式,不用 結構;它帶來的是小型的序列形式、固定音型和小型的回旋曲形式。原本的音樂是接近土壤的、自然的、機體的、能為每個人學會和體驗的、適合於兒童的。
奧爾夫原本性音樂教育的原理具有以下幾點:
1、綜合性;
2、即興性;
3、親自參與、訴諸感性、回歸人本;
4、從本土文化出發;
5、適於開端;
6、為所有人。
其中即興是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構成部分。
在現代化的今天,錄音、錄像、廣播、電視、電影、幻燈、電腦多媒體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載有各種教學資料的音像帶、視聽盤和各種電腦多媒體光盤、課件 等軟件,已成為教學媒體的主流,成為極具特色的現代音樂教學設施與手段。在現代音樂教學活動中,這些手段與設施對於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效率以 及教育與社會的融會貫通,都發揮瞭很大作用。其特點為:普及性強,信息量大,形象直觀,具有很深的感染力。因此,多媒體的普及帶給老師們的應該是教學上的 多元化。在信息量猛增的21世紀,老師們的知識和教學法的更新或許才是培養下一代的至關重要的內在的條件。
改良當代中小學音樂教育之路任重道遠,希望我國全體國民都真真切切的關心我們的下一代,務實或許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的途徑和方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