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2日星期四

校園留守孩子渴望父母關愛

校園留守孩子渴望父母關愛

校園留守孩子渴望父母關愛


  苗苗的母親因為忙生意,已經兩個多月沒有來學校看她瞭。她還記得上次母親匆匆忙忙來看望自己,給瞭2000多元錢,交代別委屈瞭自己,該吃吃,該喝喝,不夠再告訴媽,媽會抽空送過來。不過公司業務太忙,媽媽事太多,不可能像其他母親一樣,常來看往女兒,說完話,僅僅不到5分鐘時間,母親便離開瞭。

  校園中孤獨的苗苗同宿舍的幾名同學都被父母接回傢過周末瞭,他們捧在手中的不是冷冰冰的錢,而是暖暖的親情,這種感覺是苗苗最渴望得到的。從幼兒園到現在上中學,在苗苗的記憶中,父母親總是忙碌,根本顧不上照顧自己,所以苗苗上的幼兒園、小學、中學都是寄宿制的。父母通過10多年的打拼,市場越做越大,生意越做越紅火,可兩個人分道揚鑣,各奔東西,對女兒也越來越疏遠。

  接過母親遞過來的錢,苗苗一陣孤獨的感覺襲來,不知這一次送錢後,又要等到何時才能看上母親一眼,至於父親就更別指望瞭。一年來,她與父親就見過兩次,都是在汽車裡,父親隻是看瞭看自己,就催促自己趕快下車,他急著去見重要客戶。苗苗本來也想像其他孩子一樣,撲進父母懷中撒一下嬌,感受一下做乖女兒的感覺,可是這一切還沒來得及做,父親的小汽車就遠去瞭。

  到老師傢找傢的感覺一個周末,苗苗回到宿舍,生活老師守候在門口。苗苗,跟我回傢吧,我給你做比薩和意大利面怎麼樣?這些苗苗都非常喜歡吃,關鍵是她喜歡傢的味道,喜歡傢的感覺,喜歡坐在客廳沙發上享受來自傢庭的幸福。不知怎麼回事,生活老師沒有來得及反應,苗苗竟然撲在瞭她的懷中,叫起媽媽,再看看苗苗的眼中,也是淚水盈盈。

  坐在生活老師傢的客廳,雖然沒有自己傢的客廳大而寬暢,更沒有豪華舒適的沙發和豐富美味的水果、食品,不過那種感覺可是不一樣。老師在廚房做比薩和意大利面,自己在外面看電視,聽音樂,嗑瓜子,這樣的星期天,她是那樣的夢寐以求。

  生活在不幸的單親傢庭苗苗的父母在她上中學時離婚瞭,苗苗被判給父親。父親生意忙,先是讓苗苗上寄宿學校,後來又把她交給黑龍江的爺爺。爺爺不久找瞭一個老伴,敏感的苗苗覺得兩位老人對自己不冷不熱,在忍耐3個月後,她從遙遠的黑龍江回到鄭州,找到親生母親,希望跟著母親把初中讀完。

  母親也做著生意,同樣是沒有時間照顧女兒,於是在學校報瞭寄宿班。有時間就來看望一下孩子,沒有時間就把錢留足,不讓女兒吃穿上受委屈,這已經盡瞭做母親的責任。一個周末,母親把新認識的男朋友介紹給她。在這個傢,她總感覺自己是多餘的,她不能接受母親把僅有的周末時間再分享給其他人,於是不願意再回到那個陌生的傢中。

  每到周末,苗苗總是感覺孤獨,圖書室和球場是她必去的地方,圖書室裡,許多勵志的書籍讓她振作,她希望自己快快長大,快快獨立。操場上,她可以發泄自己的情緒,克服孤獨帶來的恐懼和失落。終於有一天,苗苗向老師提出,不想再把書讀下去,不願再做校園留守少年。

  最恐懼的是孤獨不想上學,苗苗說主要是受不瞭孤獨。如果大傢都像她一樣也就罷瞭,關鍵是很多同學傢庭是健全的,他們到周末就找到瞭幸福的感覺,父母接回傢,一傢三口有說有笑,其樂融融,那種感覺和氛圍是最美好的。我一看到其他同學和父母在一起有說有笑,自己就會難過,感覺很孤獨,總是覺得自己很可憐,也不願和別人說話,寧願把自己封閉起來。苗苗把感受告訴記者。她總覺得自己和別人有差別,傢庭不和睦,有些自卑,想念與父母在一起的日子,那一次產生幻覺,錯把老師當成媽媽,摟著不願意松手,生怕一松手這些美好的東西會馬上離自己而去,很像童話故事中賣火柴的小女孩,不敢讓火柴熄滅。

  記者手記采訪完苗苗,記者的心情是沉重的。不可否認校園留守少年普遍表現出性格孤僻,自卑感強,情緒自控力弱,抑鬱焦慮心理,產生厭學情緒,強烈的心理壓力等問題。再忙也要關愛孩子,並指導孩子。傢長必須用更多的愛來化解留守校園的孩子的孤獨。這個愛,並不是說物質上的滿足,而是作為父親或母親對兒女的關心。

  如果我們努力為他們營造一種寬容關愛的生活和學習環境,有些孩子還是能夠與老師同學關系融洽的。而且,這些孩子往往還表現得更自立、更懂事、更刻苦。來自社會和學校的情感支持,對留守孩子是非常有益的。

  所以,留守校園孩子的父母自己必須首先確立一個觀念。那就是隻要自己克服困難,用心教育,同樣可以營造快樂。你們將自信與快樂、關愛與親情傳遞給子女,才能給孩子一個健康的心態。反之,抑鬱的、冷漠的傢庭氛圍,會導致孩子孤僻內向、敏感多疑,愈來愈脫離群體。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