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0日星期一

西南大學副校長丁忠民:傾聽需求才能拓寬信息化之路

西南大學副校長丁忠民:傾聽需求才能拓寬信息化之路

西南大學副校長丁忠民:傾聽需求才能拓寬信息化之路


    丁忠民,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自2005年7月至今,任西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分管校辦、校友、基建後勤、信息、醫院、醫改辦工作;協助安全穩定工作。兼任中國高教學會後勤管理分會副理事長,全國農業高校後勤研究會副理事長,重慶高校後勤協會會長。曾獲得四川省科技進步獎,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二等獎,西南農業大學教材編寫二等獎,國傢社科項目優秀獎,重慶市後勤社會化改革先進個人。

  西南大學是國傢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大學,國傢“211”工程重點建設學校。經過10多年的建設,西南大學的數字校園建設工作獲得瞭長足的發展,信息基礎設施日趨成熟、管理信息系統成效顯著、教學科研應用得到逐漸普及。自2005年起,副校長丁忠民一直分管學校的信息化工作,他認為高等教育的中心工作是人才培養,而先進的信息化手段與教學的融合是提升教育質量、促進人的自由發展的有效途徑。信息化工作隻有通過傾聽使用者不斷變化的需求,才能不斷地優化各種應用,使“建”和“用”相互促進,真正建立起信息化建設的良性循環機制,從而使信息化的道路越走越寬。

  《中國教育網絡》 :近年來,西南大學的信息化工作取得瞭哪些特色成果?如何為學校的教育辦學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

  丁忠民:西南大學信息化工作始於1999年,一直以來該項工作受到學校領導的關註和重視。

  從2001年至2004年,學校在信息化的基礎建設方面下瞭很多功夫:2001年,學校建立高性能計算機集群,以IBM RS6000系列高性能服務器為核心,全面服務於科學計算和核心應用;2002年建成統一身份認證系統,是重慶市率先實現實名制管理、統一認證的幾所學校之一;2004年建立學校的編碼規范,實現全校統一編碼,為後續各個應用系統的建設和整合提供瞭保障。

  2005年,原西南師范大學和原西南農業大學合並建立西南大學。合校之後,我們用一年的時間完成原西南師范大學和原西南農業大學校園網的整合工作,實現校園網的統一規劃、統一管理,實現信息資源的充分共享。校園網整合後,我們實施瞭辦公系統、教務系統、人事管理系統等幾十個應用系統,為學校教育辦學提供瞭先進的數字化支撐環境,為推動學校教育發展發揮瞭重要的作用。

  《中國教育網絡》:在資源共建共享方面,西南大學如何探索優質資源的良性建設模式?在探索的過程中,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丁忠民:學校經過多年的實踐,已經摸索建立瞭一系列幫助和鼓勵廣大教師進行多媒體資源建設的機制:

  1.我校出臺瞭教師教育共建共享優質課程數字資源的建設標準、結構要求和評價標準,為廣大教師提供建設優質課程數字資源的參考依據。

  2.我校設立教師教育創新平臺建設專項經費,開展多媒體課件項目資助和多媒體課件制作比賽,鼓勵廣大教師積極建設課程資源。

  3.我校將網絡課程納入通識教育課程,面向全日制本科生開放。學生通過網上學習獲得選修課學分,教師獲得同等學分的報酬,這大大調動瞭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開發多媒體課件的積極性。

  4.我校還建立瞭在線觀摩平臺,為學生見習提供在線直播、遠程互動和點播課程的服務。這一平臺的建立也促進瞭課程資源積累和使用。

  經過幾年的建設,教學資源已形成一定規模,但問題也十分突出,比如教學資源相對不足、優質教學資源少、部分資源不能共享使用、缺乏知識發現與推薦的有效手段等。

  為此,我校積極籌劃建設“西南大學分佈式異構多媒體教學資源共享平臺”,通過該平臺的建設實現異構多媒體資源的有效整合,使學科教師和學生成為學習資源的重要提供者,為學習者提供個性化的知識發現和推薦信息,爭取將該平臺建設成為實現全校共建共享的優質資源庫。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1/2
責任編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