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9日星期三

第29屆世界音樂教育大會研究委員會專題會議(系列報道二)

第29屆世界音樂教育大會研究委員會專題會議(系列報道二)

第29屆世界音樂教育大會研究委員會專題會議(系列報道二)


  2010年7月27日上午九點,第29屆世界音樂教育大會研究委員會專題會議第二天的會議拉開瞭帷幕,上午有四位專傢代表分別就自己的論文進行瞭發言和闡述。

  E Mikko Myllykoski的文章介紹瞭一款移動音樂制作軟件。文章指出:迄今,隻有很少的一部分移動應用軟件是以教育目的,尤其是兒童教育而開發的。文章為大傢呈現瞭JamMo音樂遊戲軟件是如何開發的。它的受眾群體主要是3~6歲大的兒童用戶群。

  Cecilia Thorgersen的文章主探索瞭瑞典兩所小學的多維音樂教育經驗。早期的調查研究顯示:在瑞典的小學,音樂教育對孩子們每天的經歷都顯得漠不關心。那麼,如何在孩子的生活經歷和學校音樂教育、音樂專業知識之間建立有機聯系呢?為此,他們利用一學期的時間對小學一年級和六年級的學生的多維音樂教育經驗進行瞭行動研究。

 

  Adena Portowitz的文章基於城市的三位幼兒園教師的學習案例,向大傢介紹瞭如何培養音樂教師去實施最合適的、借鑒學習經驗的教學方法。文章就一項音樂教師的培訓計劃的成效進行瞭介紹,該研究致力於在音樂環境內,領會並實施MISC的適當並有效的教學方法。 研究結果,尤其是關於師生間的互動,建議音樂教師應更多地註重對孩子們的音樂理解力的影響,就如同重視整體的技能學習一樣。 

  Pamela Burnard的文章主要闡述瞭中小學音樂教師和視覺藝術教師關於在藝術中對界定創造力的構想與實踐。文章主旨在於,論述涉及對創造力的看法並描述在評定創造力的調查問卷中結構的發展問題。問卷將揭示教師關於界定創造力的觀點,並就不同群體的教師,如中小學教學教師、音樂機視覺藝術教師的觀點進行對比。

 

  下午,有三位專傢代表就自己的論文進行瞭發言和闡述。

  Enelyn Orman的文章核心是基於心率的變異性分析聽取特定音樂選段的效果。本文基於一項研究,該研究選擇瞭46名音樂系的學生,根據其心率的不同,讓他們聆聽三段不同的音樂片段,以此來研究其聽力的效果。進一步的分析顯示,在聽Grim Grimming Ghosts和Tiger Rag片段時,有些參與者的心率加快瞭很多,而其他一些人的心率減慢瞭許多。而當聽貝多芬音樂選段時,參與者的心率沒有顯著的變化。

  Liliana Abreu的文章向我們介紹瞭葡萄牙的馬德拉島30年的音樂和戲劇教學,她稱之為內部的危機和未來的挑戰。本文概括地介紹瞭在馬德拉島進行的一個長達兩年的個案研究的有關研究結果。本文討論瞭在小學和課後活動中進行的一個30年的關於音樂和戲劇教學的老項目。該項目本身促進瞭教育者對藝術教學領域自身的思考。

  David Rickels的文章題目是:《機會,公平和效力:挑戰音樂教育范式》。本文介紹瞭由“學習之聲”項目資助的大型研究中三項平行調查中的一個。此研究旨在調查K-12 (幼兒園至高中)公立學校中音樂課程的成果和價值。大約15%的中學生群體參與音樂課。調查樣本顯示女學生的人數超過男學生,白人學生人數超過其他種族學生,來自社會經濟底層的學生人數偏少。學校對數據進行核查後得出的是相似的結論。

 

  (記  者:於  洋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