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7日星期四

小兒學習古琴的註意事項

小兒學習古琴的註意事項

小兒學習古琴的註意事項


     縱觀當今樂壇,民族樂器演奏者的年齡跨度往往是很大的——古箏、琵琶、二胡、竹笛等等,莫不如此。奏者既有年富力強的,也有年邁的,更有許多稚嫩的少年兒童,其中有些少年兒童還具有相當高的演奏水平。而古琴這件優秀的樂器,由於種種原因,在前些年卻鮮有少年兒童彈奏。

    有過樂器演奏體驗的人都知道,從小就學習一門樂器,具有童子功是會使人終生受益的,也具備瞭使自己的演奏逐步達到較高水準的基礎。同時一種音樂藝術門類,由於有瞭少年兒童的加入,會變得朝氣蓬勃,充滿生機。
    如何使少年兒童彈好古琴呢?現將自己的一些粗淺體會提出,供大傢參考。
    一、古琴的左手按弦方式是肌膚直接接觸琴弦,將琴弦按實到面板上,才會發聲,孩子(尤其是幼兒)手小、手軟無力、指甲也小,要把握好正確手型並具有一定力度談何容易,所以左手練習時要分兩步走。逐步練習、逐步加力,隨時關註手指形狀。
    1、靜態:按固定音位、泛音。
    2、動態:走手音——使其不要變形。等到其手型基本固定後,再要求“按令入木”的實度和吟猱的自如度。
    松弛是彈琴的基礎:  “松中求力、松中求技”。松就好比地面,而一切力度、技法都是地面上的建築,失去瞭松而去追求力度與技法等於是舍本求末。在練琴時還要隨時註意孩子的左手大指指甲不要磨偏、磨壞,跪指時名指著弦點不要磨破(在練習時可用醫用膠佈將跪指著弦處纏上)。
    在初練習時,孩子的左手指按不動或按不實琴弦,或者一使勁按弦手就變形,這時一定不要苛求必須按實,暫時先虛虛地彈,聲音可以若有若無,然後引導孩子慢慢將手臂、手的自然重量向下放,放在一根手指上。如還是按不實弦,啟發他逐步向下用力。但一旦按實發出聲音來,就不要再用力瞭,否則容易多餘用力(這種多餘用力對於成年人說,問題還不是很大,但對於孩子來說
就危害甚大),產生反作用力,使孩子的手緊張。等孩子逐步長大,手與臂的自然重量增加,功力也增加瞭,按實琴弦就是水到渠成的事瞭。將弦按實是一方面,同時還要註意手型的標準、規范與優雅。
    幼兒(四、五歲)彈琴時,左手臂短,夠不到音位是個主要問題,這時,可以不采取定勢,讓孩子站在地上,兩腳分開,身體中線隨著左手指按弦的幅度左右移動。
    大些的孩子(六——九歲)能坐在座位上瞭,於臂仍不夠長,可以讓他將身體中線對著六徽,右手彈弦點在一徽——也就是相對成年人的彈琴標準位置整體左移。
    二、右手在彈弦時,先要求彈得虛一些,輕一些,待運指方法、手型基本確定後,手指也逐漸有瞭一定的力度時,再逐步加力,最後達到“彈欲斷弦”的堅實度。
    針對孩子的手臂條件,這個過渡期有時會在一兩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完成,欲速則不達。
    三、彈琴的力:是從腳底發起——兩腳平放在地上(幼兒腿短,可在腳下墊一個小腳凳),腳心虛涵,男孩雙腳分開約二十公分左右,女孩雙腳自然並攏,膝蓋處大腿小腿呈九十度。坐在椅子上不要坐滿,坐在琴凳上約前三分之二處(如果是有靠背的椅子不要靠著坐)。後背自然挺立,沉肩墜肘,下頦微收,舌頂上腭,全身自然放松,琴容端正,不要搖頭晃腦。目光以垂簾式註視左手,
切忌左顧右盼。    從正面看,可以形象地將孩子彈琴的姿態比喻為——株花——腳、腿至肩以下,是花的幹;手與臂是花的枝葉:臉是花朵。
    四、所用古琴:五、六歲——十歲的孩子可以用小琴(膝琴——有效弦長98公分左右),再大些的孩子就可以用正常琴(有效弦長110公分左右)瞭。
    五、孩子年齡小,可以先從學習技術著手,學習琴曲既要有一定的速度——使之能產生興趣,又要循序漸進——不盲目趕進度,造成根基不牢。從掌握基本指法開始到能夠彈奏簡單的古琴曲進而又能彈奏一些傳統名曲,使孩子們對古琴能夠逐漸產生興趣。
    六、在教孩子學習占琴曲時,如果是有詞的琴曲,如:《關山月》、《陽關三疊》等,應讓孩子學習吟唱。這樣對掌握琴曲的意(思想內容)、韻(起、承、轉、合)、板(輕、重、緩、急)有很好的幫助。
    同時筆者還以為,琴——音來自於樂,形來自於武。許多前輩琴傢都習武——心、意、氣貫通;肩、肘、腕相和。手、眼、身法、步,規規矩矩。這對把握琴容的端莊,手容的優雅,掌控恰當的發力均有好處。所以,也
應鼓勵少年兒童參加武術、舞蹈、形體訓練、體操等活動。
    七、古琴的傳統很重要,琴容要端正,手容要優雅,要用適度的動作彈出震撼的音樂。習練指法要依循傳統,彈奏琴曲要尊重原作,首先要作到原封不動地“照搬”。老一輩琴傢都是寶貝,應盡可能讓孩子們多聽、多看、多學他們的寶貴東西。作為古琴來說,保住現有的東西,不讓它們失傳是重中之重。
    八、從普遍教學中,對具有藝術天賦和靈性的琴童實行重點輔導,然後再讓這些表現優秀的孩子帶動整體學琴孩子的水平,為落後的孩子樹立起學好古琴的信心。
    九、不能期望每個孩子都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古琴,所以老師一定要和藹可親,把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對待,使孩子願意見老師,想見老師,這樣就會有助於孩子學琴。少兒古琴教師不應該是站在終點線上對選手們吆三喝四的裁判,而應是帶領大傢從起跑線上共同出發、並肩前進、不讓一個人掉隊的領跑者。
    傳播古琴,並不是勉強人們來學它,而是使喜歡古琴又苦於求學無門的朋友們能夠找到學琴的地方。當然學琴的人——尤其是少年兒童——多一點好,就象一座沙堆,底座越大,頂尖越高,這樣能出一些,高水準的古琴人才。
    古琴事業,因為有瞭少年兒童的加入,顯得更加生機勃勃。在一些古琴教師的教海下,越來越多的稚嫩可愛、天真活潑的孩子將加入到“古琴”這個大傢庭裡,相信他(她)們能夠把中國傳統的古琴文化傳承下去,使之發揚光大。
    琴學似海,琴藝如山。歷代琴人不都是窮其一生來追求琴的真諦嗎?
    誰——渡到瞭彼岸?
    誰——攀上瞭顛峰?
    隻要你還泅渡在水中,隻要你還奮力在坡上,就有希望。
責任編輯:陳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