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3日星期四

教育時評-農村學生的出路何在?

教育時評:農村學生的出路何在?

教育時評:農村學生的出路何在?


  

  重點大學中農村生源比例逐年下降,再次引起社會關註。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幾位本科生在清華2010級學生中做的抽樣調查顯示,農村生源占總人數的17%。可那年的高考考場裡,全國農村考生的比例是62%。最新一期《南方周末》發問:窮孩子沒春天——寒門子弟為何離一線高校越來越遠?

  數據顯示,我國農村孩子占高校新生的比例,其實在逐漸提高,從1989年的43.4%到2003年的與城市生源比例持平,再到2005年達到53%。而在重點大學,農村學生的比例卻不斷滑落,比如,北大農村學生所占比例就在過去20年間從三成落至一成。

  農村孩子上大學機會增多,而在重點大學中的比例卻下降,他們中很多人上的二本、三本和高職高專。教育數據公司麥可思的研究顯示,2009屆大學畢業生中,來自農民與農民工、產業與服務業員工傢庭者,就讀“211”院校的比例分別為38%、22%,低於在生源中分佈的比例,分別為40%、25%。

  筆者註意到,對於重點大學農村生比例下降,輿論給予高度關註,分析其原因,呼籲從教育公平出發,重視這一現象,但是卻對農村生更多讀高職高專、三本這一現實關註不夠。現在輿論討論農村生離高校越來越遠,難以“知識改變命運”,進一步理解,就是當下隻有考上名牌大學、重點大學才有改變命運的可能,而考上一般大學,就幾乎像沒有考上大學一樣。其實,就是重點大學提高農村生比例,也無法總體改變農村生會更多讀高職高專、三本、二本的情況,針對這一現實,如何提高高職高專、三本和二本學校的教育回報率,在眼下可能比關註重點大學的錄取比例更迫切。這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1/3
責任編輯: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