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吉他音色是每一個吉他手的追求,不過究竟什麼是好的音色?有的人說昂貴的設備出來自然是好的音色,也有的說自己覺得好就是好的音色,也有的說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音色。我的看法是,以上說法都有正確的方面,也有偏頗的方面,應該結合起來看。
首先,很高檔的設備出來的音色肯定比抵擋的設備音色好(絕對意義上的),比如一把美芬,音色肯定比一把國產的SQ音色好。但是並不等於說價格貴的就一定比價格便宜的音色,應該說當設備的檔次到瞭一定的水平線之上後,那麼基本就是音色特點的區別,而不是音色品質的區別瞭,特別是價格差距並非很大情況下。
其次,音色的鑒賞能力也是需要培養的,一個從來沒有真正聽過真實的現場好音色的人,他對於音色的理解可能本身就是錯誤的,那麼就不能以井底之蛙的眼光來評判音色的好壞,而應該在提高自己的音色鑒賞能力之後,再來尋找自己滿意的音色,那樣尋找到的音色才是真正適合自己,同時又符合聽眾的審美觀念。
最後,就需要在眾多的好的音色和設備之中,憑借自己的鑒賞能力,去找出最適合自己音樂的設備和音色。
比如,現在我們要尋找一種類似S R V的音色,那麼購買一臺價值2000美金的MESA BOOGIE音箱,雖然它的音色品質很高,但是音色特點並不適合,反而不如購買一臺價格1000美金的Fender電子管音箱來的好。但是如果隻花200美金購買一臺中國產的抵擋FENDER晶體管音箱,恐怕是無法讓人滿意的。以上說的就是第一條的概念。再看第二條,如果演奏者本身對於音色的鑒賞能力有問題,反而認為一臺恐龍音箱的音色比一臺高檔電子管FENDER音箱的音色更象S R V的話,那麼就無話可說瞭,所以說並非自己認為滿意的音色就一定是好的,這需要一個前提就是音色鑒賞能力。最後,市場上能夠做出類似S R V的音色的設備是很多的,這時候就需要我們憑借自己的鑒賞能力以及經濟能力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每個人的口味還是會有所不同,這時候就要選擇最適合自己和最讓自己滿意的設備,而不要太在乎別人的看法瞭。
綜上所述,好的音色的概念我想可以分為兩個方面來表達:
第一:絕對意義上的好音色,也就是用高檔的設備堆積出來的音色,比如一把SUHR吉他+一臺 Custom Audio OD100,出來的音色就是絕對意義上的好音色。
第二:相對意義上的好音色,也就是最適合自己以及音樂的音色,並非需要很昂貴的設備才能做出來,當然用很廉價的設備也肯定是無法做的讓大部分人都滿意的。比如一塊505效果器,即使調的再好,也隻能說可以得到過得去的音色,但是要說好音色,那肯定是是談不上的。
針對具體的音樂來說,我想後者的概念比前者更加重要,但是前者也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也就是說,我們首先要在一定音色品質的基礎上,再找出最合適的音色,那麼這個音樂作品的音色方面才是真正完美的。如果可供選擇的音色品質本身就很差,那麼即使再怎麼找,也不可能找到真正最適合的音色。
說瞭那麼多理論的東西,然後我們來看看實際操作上的概念吧。這裡我想寫的是如何用最經濟的手段獲取相對好的音色品質的一些基本概念。(主要討論的是效果器環節)
每次在論壇上看到看到很多人花買三、四千元錢購買瞭一臺數碼合成效果器(比如GT8)而沾沾自喜,或者以得到一臺POD LIVE音箱模擬器為自己的終極理想的時候,總不免感到有些悲哀。我並沒有任何鄙視以上產品的意思,因為產品本身並沒有任何過錯,隻是為國內很多吉他手以及愛好者對於吉他音色的理解和鑒賞能力的偏差而悲哀。當然這個主要是因為國內的環境造成的,不要說消費者,就連很多從事樂器行業的從業人員,本身就存在這些問題。
說到這裡,有的人就會問,我們知道單塊的音色好,但是問題是單塊價格昂貴,使用也不方便,同時聽說必須要配合電子管音箱才能發揮作用,使用抵擋的晶體管音箱還不如合成的音色好。下面我們就一樣樣討論吧。
首先,單塊是否真的隻能配合電子管才能發揮作用?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不管你是什麼音箱,使用單塊的音色肯定比使用合成的音色更真實,更好。當然你用電子管音箱,音色會更加好,但是同樣的,你用合成效果器接電子管音箱,音色也一樣會的提升。
單塊的使用是否真的那麼昂貴?其實單塊和合成一樣,也有不同品牌、不同型號、不同檔次,不同價格,大傢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選擇購買適合自己的單塊。另外,我們也沒有必要一次性把各種效果的單塊都購買齊全,你完全可以分開購買,先從主要的、常用的效果購買起,比如先買失真類型,這樣的話,經濟壓力反而比一次性購買一個高檔的合成效果器要低。我們等會可以來算一筆帳。
至於單塊的使用方便性問題,確實,這個是一個問題,合成的方便性是合成效果器受歡迎的主要原因之一,當然現在有一些單塊控制的MIDI LOOP設備,但是價格比較昂貴,比如著名的CUSTOM AUDIO的控制設備,一套要上萬塊瞭。不過,如果你並非是一個經常演出的人,而主要是自己在傢練習、錄音為主的吉他手,或者說你並非是一個需要很多種音色切換的吉他手,主要也就是使用2-3種音色之間切換的話,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顯得那麼重要瞭。當我很早以前使用一塊GT3的時候,盡管購買之前我為介紹上的音色種類、可自定義用戶組音色的數量而吸引,但是當我後來實際用的時候,其實並沒有用到多少功能,對於我來說,一組4個音色的切換也就夠瞭,依次是CLEAN、過載、失真節奏和失真SOLO。現在我使用單塊,在實際排練、演出的時候,也並沒有因為音色切換問題而特別的感到麻煩,無非是提前想好如何切換,具體操作的時候提前準備好。
看到這裡,可能你又會問,好吧,我同意以上的觀點,我也想以後使用單塊效果器,但是具體應該怎麼購買配置,如何方便使用,而且又不需要花太昂貴的代價呢?下面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現在最昂貴的合成效果器價格大約在3500-4000左右,我們就按照這個預算,來配置我們的效果器。
其實我們前期隻要購買3個單塊即可,分別是失真、哇音以及一個DI箱體模擬器,這樣的預算基本在3000左右,如果你購買便宜一些的單塊,預算甚至更節省。如果你沒有直接進錄音設備或者調音臺的需要,那麼連DI箱體模擬器也可以不買,把多出來的錢再購買一塊過載或者失真,或者合在一起買一塊高檔一點的失真效果器。
然後我們再購買一塊1000以內的合成效果器,購買這個效果器的作用有2個,第一,平時在傢,我們可以將它串接在音箱的LOOP裡,然後隻用上面的一些周遍音色,當然這樣做,對於音色肯定會有損失,因此一般我建議,如果你僅僅是練琴的話,也沒什麼必要加周遍效果,這樣反而對於練習有幫助。另外一個作用就是應付平時的一些商業演出。其實隻要你演出前多花點時間仔細調一下,完全可以滿足一般酒吧的演出要求瞭。
另外如果你是一個喜歡在傢DIY的吉他手,那麼連這個合成都沒必要買,多花點錢在失真效果器上,把失真源弄好點,或者直接買一個電子管前級,然後接一個箱體模擬器直接進錄音設備,至於周遍效果,比如DELAY、REVERB、合唱什麼的,後期用軟件制作吧,連Scott Henderson都使用WAVES的軟件周遍效果在傢制作小樣。
當然以上的做法出來的音色,也許不會讓真正的發燒友完全滿意,但是在這個預算以內,我可以保證,同樣的投資,出來的音色品質一定會比購買一塊所謂的高檔合成效果器來得更加好,更加值得。無論是練習、錄音還是演出,音色和方便性上也都兼顧到瞭。以後根據自己需要和經濟能力,再購買幾塊自己喜歡的單塊效果器,那麼基本的音色品質和種類就更加有保證瞭。
另外如果你預算還有寬餘,同時也不是每天需要演出,隻是偶然需要演出的話,那麼我建議連1000左右的合成也不需要購買,添一點錢再購買一些周遍效果單塊,比如首先可以買DELAY和合唱效果,然後演出的時候接一個DI箱體模擬器直接進調音臺就可以瞭。如果懶的話,你隻要帶上3塊效果器即可:失真、合唱和箱體模擬器,DELAY和REVERB效果讓調音師給你在PA系統中加吧。
聽聽下面這個錄音,用的方式就是就是一把吉他,然後用Fulltone OCD做失真源,進RED BOX箱體模擬器,然後直接進話放,然後用CUBASE錄音,後期加瞭WAVES的DELAY。
我想這個音色的品質應該說還是相當不錯瞭,雖然不是最好的,卻已經是合成效果器所無法達到的瞭,再請看所花的費用,OCD+RED BOX的費用一共是2580元,也就相當於一臺POD XT的價格而已。
說到這裡,我想重點提出一個概念就是:箱體模擬器概念。以上的單塊方案之所以可以具有實用性,是離不開這個箱體模擬器的。正是有瞭這個產品,使得合成效果器原先具有的可以直接進調音臺或者話放的優勢不復存在,單塊通過這個產品之後,也可以做到以上的功能,而這也非常符合現在的吉他手DIY的潮流。其實包括Joe Satriani、Eddie Van Halen等很多的吉他大師,以及國外很多的錄音吉他手,早在80年代就已經開始使用類似產品進行創作瞭。
我相信用不瞭多久,這個概念也同樣會在國內普及起來,因為它確實是解決瞭很多個人吉他手的錄音音色問題以及可操作性。關於這方面的介紹,我以後會再專門寫一篇文章再具體介紹。
總結一下,其實基本概念就是,便宜的合成效果器+高品質的單塊失真效果器+箱體模擬器,這樣就構成瞭一個經濟、實用、全面的個人吉他音色系統。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