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7日星期三

藝術光環掩蓋下的色情電影-

藝術光環掩蓋下的色情電影

藝術光環掩蓋下的色情電影


 

  在開始文章之前,先讓我們看一組數據:1997年成人電影錄像帶業的收入(包括租與售)共42億美元。這還未把色情網站、有線和衛星成人電視、酒店房間的付費成人電視電影、色情電話、色情雜志等計算在內。若把上述這些都計算,美國色情事業的年收入可能高達100-140億美元。

 


  我們不可否認地承認一個事實:那些比較膽小的觀眾已經學會在看到過於暴力的畫面時閉上眼睛,但在銀幕上出現性愛場面時,又有誰能抵擋住誘惑,把目光移開呢?如今的某些電影隨著時代的變遷,在暴利的誘惑下越來越"露骨",越來越前衛,從當初的朦朧走到瞭現在的赤裸。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過於前衛的內容已經讓人迷失瞭藝術界限和道德界限的差別,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揭示人性和藝術的電影不要滑入色情的深淵。
 

  是色情?還是藝術?

  美國電影協會主席傑克.瓦倫蒂說:"性完全是主觀的東西,你不是做幾何題,而是面對一條介於喜歡和不喜歡之間的模糊界線。"《時代周刊》說,"日本電影能有(性場面),法國也可以,銀幕上多點兒性其實無可厚非,但好萊塢為什麼就不行?"沒錯。隻是在60年代"性解放"思潮過後,才有幾位嚴肅導演開始關註性事。約翰.施萊辛格的《午夜牛郎》(X級)是1969奧斯卡最佳影片,山姆.佩金帕有《稻草狗》,肯.拉塞爾有《群魔》,後來貝多魯奇有《巴黎最後的探戈》。他們挖掘人性的秘密,探討人類情感與社會道德的界限,與今天這些毫無激情和藝術性可言的廁所電影根本就是兩回事!

  性是人與人之間的事,是肉體與肉體之間的事,但在文明社會中成瞭禁忌文化,反過來它越受壓制,人們越想談它,性就成瞭嘴巴與嘴巴、耳朵與耳朵之間的事。性和暴力變成同一類的東西,這是很讓人疑惑的事。可事情的確很難辦,日本電影中泛濫的色情與暴力,也正是不加限制的結果。對電影中的性管制放松一些,就能少出《王牌大賤諜2》這樣的下流電影嗎?觀眾就不會對這種直接、簡便的刺激趨之若鶩瞭嗎?人們的品味就會所提升嗎?越簡便越簡單越直接就越賺錢,而賺錢是唯一法則,這就麻煩瞭。
 

  港臺三級電影窺探

  香港色情片過去數十年發展蓬勃,亦出過不少具風格的"作者",他們憑著豐富的想像力,妙趣橫生的幽默和緊貼潮流脈搏的社會觸覺,為色情片類型賦上瞭新意及深度,除瞭販賣色情綽頭之外,本地色情片在反映現實與提升影像內涵上,亦是貢獻良多。
 

  1970年的《七擒七縱七色狼》和續集《橫沖直撞七色狼》,可謂是開瞭色情片粵語片的先河,《七擒七縱七色狼》裡寫一個女扒手(狄娜飾)逃入瞭一處舊樓單位,成為屋內七色狼(周吉、杜平、高魯泉、鄭君錦等)的性幻想對象,電影雖然沒有甚麼暴露場面,但寫出瞭一群低下小男人的性抑壓,雖然咸濕,但仍然守望相助,面對大是大非又絕不妥協,一些色情場面如偷窺和搏懵,電影處理得樂而不淫,不算下流!
 

  一直到90年代,香港的色情電影延續瞭過去的繁榮。導演麥當傑唯一的色情作品《玉蒲團之偷情寶鑒》,是九十年代本地最重要的色情電影,電影那天馬行空的性愛場面,將港產武術設計活用於主角的造愛過程,效果荒謬絕倫亦令人看得眉飛色舞,電影更捧出瞭之後三級片的中堅份子:葉子媚和徐錦江。另一導演代表是陳奧圖(一個集體化名),他的出現,標志著九十年代中期本地色情電影的蓬勃發展期,當時市場上更有兩出同是陳奧圖執導電影一同推出,並出現瞭"正牌"和"冒牌"陳奧圖之爭,"陳奧圖"執導的色情片,最重要的一出,大概是描寫本色情業的紀錄片《大咸濕》,當年票房收入高達一千萬!
 
葉玉卿
 

  色情電影一直是香港電影市場的另一個"亮點",也使票房收入大大增加,同時也造就瞭諸如邱淑貞、葉玉卿等一批明星。但這些色情電影也帶來瞭一系列的負面影響,如青少年犯罪、強奸罪等的增加。

  我國電影該不該出臺電影分級制度面對西方的電影分級制度的實施和香港色情電影帶來的負面影響,快速發展的中國電影業會不會也施行電影分級制度呢?對於這個問題,國傢廣電總局電影局有關人員明確表示,我國影片分級制度在一定時期內不會出臺。被許多國傢及我國香港地區所采用的電影分級制度,並不符合我國國情,而且會有很多副作用。如可能會有一些編導及制片人誤以為審片部門對電影中的暴力及色情鏡頭的控制會因分級出現松動,也可能會為某些人制作或放映"三級片"造成一些借口。事實上,電影局隻能對暴力、色情等不健康的鏡頭進行更嚴格的控制。
 

  結束語

  電影作為一種傳播手段在媒體領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文化傳播最鮮明的體現者。通過兩性關系體現出來的人性一直是電影不可偏離的一條主線。國外的電影暫且不提,但從張藝謀導演的《紅高粱》、《大紅燈籠高高掛》等影片在國際上受到的歡迎程度,就足可見一斑。但電影決不可打著表達人性和藝術的幌子,為瞭吸引人們的眼球或是牟取暴利而墮入色情的深淵。如果是那樣,電影就到瞭死期。(張國偉)

  背景資料

  美國電影自1968年11月1日開始實施分級制,影片分為以下四級:

  G級(普通級)

  M級(介於普通和限制級的中間級)

  R級(限制級)

  X級(嚴加限制級)

  被定為X級的影片一般是不予放映的,往往隻能限制在紅燈區或指定的電影院放映;而且,影片的廣告宣傳也會受到限制。

  1990年9月26日,美國電影協會宣佈瞭新的影片分級制:(MPAA)

  G級(普通級,兒童觀看不會引起傢長的不滿)

  PG級(可能含有一些傢長不願孩子看到的內容)

  PG-13級(可能不適合一些13歲以下的兒童觀看)

  R級(限制級,17歲以下的觀眾必須有成人陪伴)

  NC-17級(17歲以下觀眾禁止觀看)

  香港的電影分級

  1級(適合於任何年齡的觀眾觀看)

  2級(兒童不宜觀看)

  3級(須滿18歲以上的觀眾才能觀看)

  雖說分得並不詳細,但它的監督制度很完善:逢到放映Ⅲ級片的場次,電影院的檢票員可以隨時要求入場者出示身份證,以驗明年齡;香港電影檢查處派出稽查員前往有關電影院巡視檢查,一旦發現年齡未滿18歲的觀眾混入Ⅲ級片的場次,檢查處便要拿電影院是問。1994年1月14日起,經過修訂補充的香港電影檢查條例開始生效,條例主要對Ⅲ級影片轉為錄影帶或鐳射影碟後的發行租售作出新的規定:所有錄影帶和鐳射影碟的宣傳品上必須清晰地表明其所屬的級別,即Ⅰ、Ⅱ或Ⅲ級;以Ⅲ級電影制成的錄影帶及鐳射影碟的封套亦須呈交檢查。假若封套上顯示不雅的事物,則需用不透明紙張包好。條例特別指出:從1月14日起始,任何人士如將Ⅲ級錄影帶或鐳射影碟租售予18歲以下人士,即屬違法。最高刑罰是罰款10萬元及入獄12個月。對上述規定,將實行定期巡察,以確保有關人士遵守這一新的法規。新條例的實施,表明香港社會對於色情、暴力、恐怖的影像媒體的管理已經趨於完善。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