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吹奏好《春到湘江》 |
神州樂器網訊 竹笛名曲《春到湘江》創作於1976年。作者寧保生,中央民族樂團竹笛首席,著名笛子演奏傢、作曲傢。國傢首批一級演奏員,享受國務院特殊貢獻津貼。 《春到湘江》自問世以來,就以其鮮明的湖南花鼓音樂特色,時而跌宕激情,時而流暢如歌的新美旋律,引起瞭全國廣大笛子演奏者的熱烈反響,並受到瞭笛子愛好者的特殊青睞。不但被多種笛子出版曲集爭相出版,而且還成為眾多笛子演奏傢的演出保留曲目和許多音樂院校的笛子教材,還被編入近年普及全國的笛子考級七至八級的曲目之中,成為瞭青少年業餘笛子學習隊伍中嬌嬌者們所喜愛演奏的曲目之一和報考許多音樂院校笛子專業的熱門選曲。 樂曲表現瞭湘江兩岸生機勃發的春色美景和湘江兩岸人民建設傢園的火熱幹勁及對傢鄉明天激情滿懷的美好憧憬。樂曲共分引子、如歌地行板、歡騰的快板、尾聲等幾部分。 引子是一段散板。它著重表現瞭湘江的春天來臨時的激蕩之情,廣闊而起伏,內涵而激情,展現瞭一幅碧波滾滾、煙霧繚繞的湘江美景。 作者對引子的寫作與推敲可謂字斟句酌、用心獨到,因此,要求演奏者盡可能紮紮實實地體現好每一個音符。整個引子在吹奏時要求大氣而連貫,體現出一種跌宕之美。第四小節第一拍6的延長音,應盡可能地拉長,並註意音量的變化:從特強後突弱再漸強,以表現一種湘江的壯闊之情,第三、四拍高音1的波音,要吹得生動而富有朝氣,以體現湘江的浪花之美。第四、五小節連續的16小三度音型切忌吹成草原風格。另外,#5和b3(即#2)是湖南花鼓音樂的特色音律,在引子和尾聲中多次出現,再配以靈活的顫音技巧,湘江之春的波滾和浪花的起伏就鮮活地體現瞭出來。滑音在全曲中的多處運用,特別是在引子和行板中的運用,使全曲在激情之中更增添瞭柔美的特色。在演奏引子時,還要註意氣息的連貫和強弱的變化,及與顫音、滑音的配合運用。總之,引子是全曲的開篇,其鮮明的風格和獨特的個性都在引子中強烈地體現瞭出來,引子吹得好壞與否,對全曲的成功起著重要的作用。其他一些個別指法可作如下處理: 1.#5與b3的指法,為左、右手無名指分別在四孔、一孔的上半孔來回觸孔; 2.高音1的顫音指法為開一、六孔,顫二、三孔; 3.高音1與6在下滑音時,1的指法為六孔開半孔,其餘五孔全開。 接下來是“如歌的行板”: 樂曲抒發瞭作者對湘江從心底發出的贊美之情,猶如江水的波濤,時而激揚高歌,時而吟唱低回,與船行江中,搖櫓劃槳的節奏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生動地刻畫出一幅湘江兩岸人民對未來生活的無限向往和歌聲蕩漾的幸福場景。 在這裡,對於行板速度與節奏的掌握非常重要。特別是節奏,一定要穩,不能搶拍,幾種不同的符點音符(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都要分別準確地把握好。另外,要註意樂曲中的強弱起伏和氣息的連貫,要音斷意不斷,猶如湘江的水波,跌宕起伏,連綿不絕,切忌平鋪直敘,圖解音符。因此,要演奏好這首樂曲,對演奏者氣息控制的要求是比較高的,要切實加強長音強弱變化的訓練。 樂曲對演奏者指法的靈活度和彈性,也提出瞭較高的要求。在樂曲的進行中,手指不但要時時快速顫動而有彈性,還要註意顫動時強弱的控制與樂曲的流暢和連貫,要強則強,要弱則弱,強弱均能隨心所欲,與舒展的氣息控制,恰到好處的滑音技巧融為一體。上下波音也要註意有所區別: 如5(上波音)應吹成:565,6(下波音)應吹成656。 中段為“歡騰的快板”,由羽調式轉為同宮徵羽交替調式。旋律明亮,意境清新,場面熱烈而歡騰。 湖南花鼓戲的鼓點節奏過門音樂作為非常有特色的中心旋律多次出現,為全曲增添瞭亮點色彩,使樂曲的情緒熱烈中隱含鼓點聲聲,深情中不乏豪放灑脫。情景交融,詼諧樂觀,躍然於笛聲之中。排比遞進式的節奏音型在中段中多次出現,恰似翻滾的波濤,把情緒層層推向高潮。 以上譜例中的第28至31小節,要吹得深情而又內涵,並註意控制音量和掌握一定的彈性,滑音與疊、打、波、輕吐等技巧互相交融,相映成趣。 最後一段如翻似滾的遞進旋律,在花鼓戲的鼓點節奏中,歡騰而跳躍,顫音與吐音連音交疊出現,連翻帶滾,一氣呵成。演奏中既要把握各種技巧的緊密配合,更要註意情緒的跌宕和逐步向縱深推進。 以上八小節樂曲,出現瞭全曲的最高音,是本曲中異常精彩的旋律,情緒既喜悅又歡欣雀躍,要演奏好有一定的難度。前三拍的波音指法要靈活而富有彈性,又由於樂曲基本上是在高音區回旋,對氣息的處理尤為重要,要丹田鼓氣勁往下,一絲也不能放松,風門要用力收緊,指法要幹凈利索,配合氣息把這段旋律圓滿完成。另外,吹這幾句樂句,還要註意情緒要一氣呵成,第二小節的5音,要作為保持音處理,一直聯到下一句,不能斷開。整段樂曲要合理安排吸氣點,即:在第五小節第二拍的6音後可作吸氣處理及第八小節後吸氣。 高音3的顫音指法為:開四孔,顫一、二孔(註意:一孔隻開半孔); 高音5的演奏指法為:按四、六孔,超吹。 快板部分的幾處連續吐音,要求既有一定的力度,又清晰而內涵,不能太直白瞭,在強弱拍的處理上,根據樂曲進行的邏輯而言,不要太恪守四二拍的強弱要求,而是在演奏中將第二拍適當地作重音處理,這樣,與其他樂句的正常強弱拍交替出現,形成強烈的層次感,使得該樂段的感情表達豐富生動,多彩多姿,形象鮮明,情緒活潑。 以上譜例中還有一點值得一提的是,多次出現的波音、顫音均是在弱拍上,在實際演奏中也應把它當作強音來處理,但又應在樂曲總體的背景下控制在一定的音量裡,恰似湘江的一朵朵浪花,激情而跌宕,輕盈而靈動。另外,這一大段的快板旋律,不僅要求吐音清秀通暢,指法靈巧而有彈性,有較好的氣息基本功,合理安排好吸氣點,吸氣動作要快,並註意樂句中多處漸強漸弱的轉換和控制(最後五小節由特強後突弱再漸強至高音3結束,要註意把握好音量的變化)。 尾聲又從中段的徵羽交替調式,回到羽調式。在演奏上,與引子首尾呼應,在廣闊而熱烈的氣氛中結束全曲。 責任編輯:陳靜 |
2013年7月30日星期二
怎樣吹奏好《春到湘江》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