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8日星期二

踢帊※愔嬡§掖摽衿娗滭疶_



金奇仕“佝僂門”背後嬰幼兒補鈣疑問


















金奇仕“佝僂門”背後嬰幼兒補鈣疑問






“補”出的“佝僂病”?

已經10個半月大的鬧鬧從出生3個月左右開始吃“金奇仕”牌的力智乳復合鈣膠囊,鬧鬧的父親吳洋(化名)告訴本刊記者:“吃這個品牌的魚肝油時間更早,親戚推薦說不錯,是進口品牌,我們就選擇瞭它。”一盒夠寶寶兩個月用量的乳鈣膠囊的市場價格在238元左右,這個價格在市場同類產品中相對較高。

吳洋回憶,鬧鬧出生的頭三個月一直都很正常,所以他們並沒有去醫院做微量元素檢測。“直到前一兩個月,我們給孩子洗澡時發現鬧鬧有點肋骨外翻,當時也沒有太重視,心想一直在給孩子補鈣,再多吃一段時間應該就沒事瞭。”然而,肋骨外翻並沒有好轉,鬧鬧還出現瞭枕禿。3月初,看到新聞中杭州消費者質疑金奇仕產品導致孩子“佝僂病”的報道,吳洋一傢人才慌瞭。“上醫院一檢查果然骨堿性磷酸酶指數很高,再綜合孩子已經出現的癥狀,醫生確診鬧鬧是中度佝僂病。”憤怒的吳洋不能理解:“為什麼補鈣產品會把孩子補出佝僂病?”

最早通過網絡引起關註的是杭州母親姚琳(化名),在寶寶9個月時她因為聽信母嬰商店推銷員的推銷而改換瞭原來一直使用的魚肝油和鈣劑,選擇瞭金奇仕產品。“推銷員說藥用的維生素D常吃對寶寶不好,說可以用金奇仕代替,聽瞭這話我就買瞭。”服用3個月後,寶寶12個月時,醫生卻出具瞭“佝僂病,左側肋骨外翻”的體檢結果。這個結果對姚琳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醫生說是金奇仕的魚肝油維生素D含量太少瞭,完全不夠寶寶生長所需。”在與商傢的溝通中,姚琳始終沒有得到合理的解釋,商傢並不承認自己的產品存在質量問題和與孩子致病有直接關系。讓姚琳也沒想到的是,在她通過網絡和媒體提出質疑後,上百位傢長的相似回應讓這個孤立的質疑上升為一場“佝僂門”疑雲。吳洋告訴本刊記者,現在靠網絡集結在一起的“受害者”傢長已有好幾百位,多數孩子有肋骨外翻、長牙遲緩的現象,“其中已經確診為佝僂病的就好幾個瞭”。這種團結讓吳洋更加相信產品本身一定有問題,姚琳認為魚肝油中維生素D可能並不夠產品註明的那樣有300IU。

3月15日,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按照國傢相關標準對金奇仕牌鱈魚肝油膠囊和乳鈣膠囊的微生物、重金屬等安全項目實施瞭檢測,“顯示這些產品符合相關標準要求,產品進口時標簽標註也符合相關規定”。3月16日,由廣州金奇仕營養品有限公司和杭州多名消費者各自送檢的兩份產品檢測報告出爐,金奇仕公司送檢的產品顯示主要營養素鈣、維生素A、維生素D均達到產品標簽標示量。杭州消費者送檢的報告中各項指標不能與標示量完全吻合,但誤差不大,維生素D為297IU,鈣含量超出標識量,隻有在包裝上表示為0的鈉卻檢測出每百克樣品含有227mg。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李可基告訴本刊記者:“這個量的鈉不會對嬰幼兒有可見影響。6個月以下嬰兒每天的鈉攝入量為200mg,6~12個月為500mg,1~3歲時為650mg。產品百克中含鈉227mg,平均每天的攝入量隻有不到1.5mg,這個數量幾乎可以忽略,因為寶寶其他食物來源的鈉相比要多得多。”

傢長們卻並不這樣認為:“鈉多瞭可能鈣從尿裡的排泄增多瞭,這樣會不會導致鈣質流失?”兩份結果不一致的檢測報告讓質疑聲更濃,金奇仕公司也表示:“由於本次采樣數量太少(兩個產品各一盒),尚不能反映產品真實的檢驗數值。”中國食品安全研究中心(北京)、廣東省食品檢測站(廣州)即將公佈的全面檢測報告,尚不知能否結束對產品本身的爭議。

在李可基看來,乳鈣膠囊中檢測出鈉並不奇怪。“乳鈣的成分很復雜,在衛生部的報批文件裡,企業報上來的是乳鈣,最後批的都是乳清礦物質鹽。乳鈣是對牛乳深加工中的一道產品,蛋白質被提煉出來後,剩下的乳清產品中含鈣量比較高,就再利用提取出乳清礦物質鹽。牛乳中除瞭鈣,還有磷、鈉等多種微量元素,鈉應該就是乳鈣提煉中含有的微量成分。”在金奇仕的產品宣傳中,相比於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其他鈣種,乳鈣被認為“鈣源天然,鈣磷比最接近母乳,更有益於吸收和成骨”。姚琳和吳洋這些傢長則更看重“原產地挪威”,這對於尚存三聚氰胺陰影的傢長來說無異於表示產品原材料的污染可能性較小,品質更有保證。進口與高價在宣傳中似乎形成瞭必然的因果關系,然而據一位業內人士透露,補鈣產品本身成本極低,1噸食品級原料碳酸鈣隻要1000多元。“乳鈣原料的成本高些,1噸的成本在3萬元左右。”而金奇仕乳鈣膠囊單粒含鈣隻有60mg,暴利空間可想而知。據該人士介紹,這類嬰幼兒保健品利潤的50%以上都是在由經銷商到零售商的層層營銷中實現的,“藥房占到最終銷售額的80%以上”。

南京市兒童醫院營養師劉長偉告訴本刊記者:“多數傢長對嬰兒佝僂病存在誤解,認為佝僂病就是缺鈣,需要補鈣。事實上,佝僂病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引起體內鈣、磷代謝紊亂,而使骨骼鈣化不良的一種疾病。”不管是無機鈣、有機鈣還是乳鈣,吸收率基本都差不多,“它們吸收率的差別跟人體吸收鈣的能力相比影響是很小的。因為人體對鈣的吸收有很強的調節能力,即使攝入很少,人體也能夠通過腸道主動吸收,嬰兒鈣的吸收率可以達到60%。維生素D的一個作用是調節鈣的吸收。維生素D不足的話,骨頭會吸收不瞭鈣,另一個作用是影響腸道對鈣的吸收。所以嬰兒患佝僂病的主要原因還是維生素D的利用不足。”

李可基認為,如果金奇仕的魚肝油確實按照《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的要求達到每粒300IU,那就足以滿足嬰兒一天的維生素D攝入量,患佝僂病的可能非常小。“傢長需要到專科醫院做更深入的檢查,讓醫生瞭解孩子飲食史,如果飲食史沒有問題,就需要高度懷疑孩子身體利用鈣和維生素D的能力是不是有問題。自身利用能力差的孩子並不會立刻表現出癥狀,它有一個累積的過程,時間長瞭才能看得出來。”

該不該補的鈣

廣東省檢驗檢疫部門出具的報告已經證實瞭金奇仕產品原產地挪威的可信性,產品在進口時已經實現瞭預包裝,隻在國內進行外包裝和中文標註。然而即便最終的產品質量檢測符合標識,金奇仕也並非完全清白。被質疑後,金奇仕一直聲稱自己生產的並非藥品、保健食品,而是用於日常膳食補充的普通食品,以膠囊形式生產“食品”本來就是目前食品市場監管中的一塊灰色地帶。最初申請“金奇仕”商標的是廣州市生命陽光貿易有限公司越秀分公司,申請日期為2006年6月,2009年10月,“金奇仕”商標被變更轉讓給金奇仕(香港)營養品有限公司,該商標可以用於生產非醫用膠囊、魚肝油等產品。按照金奇仕的官方說法,香港公司的註冊是為瞭方便進行離岸貿易。然而,也正是在2009年6月,新的《食品安全法》開始執行。

李可基對本刊記者說:“《食品安全法》執行後,經過兩年的整頓,原先存在的現象就不那麼合法瞭。金奇仕早年按食品來進口膠囊,這在當年的法律法規體系裡有空檔可鉆,但現在廣東省已經不允許以這種軟膠囊作為食品來註冊。”可以佐證的是國傢《GB2760-2011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把市場上所有食品進行瞭分類,並沒有軟膠囊這種食品形式,而作為食品添加劑的明膠也沒有用於制作膠囊的劑量說明。按照《食品安全法》和《食品生產管理許可辦法》的相關規定,即使是進口的預包裝食品包裝上也需要標註食品生產許可證編號和“QS”標志,沒有這兩樣標識不能出廠銷售。至2011年6月,兩年整頓期已過,顯然,金奇仕的乳鈣膠囊並非合法“食品”。“但是國傢也沒有法規規定此類膠囊不是食品。如果現在要興辦此類企業,在廣東地區是不批準的,但在上海是允許的。我們國傢這方面需要更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來規范這類問題。”正是這個灰色地帶給瞭金奇仕宣傳誤導消費者的可能:銷售時它與OTC藥品、保健食品放在一起,卻並不需要遵守國傢對OTC藥品和保健食品的監管。金奇仕公司雖然承認“個別銷售人員可能有誤導消費者的行為”,但是消費者很難取證獲得法律上的支持。

事實上,國傢對於OTC和保健食品字號的魚肝油和鈣劑都有著比較嚴格的量化控制。“OTC的劑量一般都比較大,保健食品的定量是在日均需要量的1/3~2/3,1/3避免起不到營養補充的作用,2/3則是怕補充多瞭,引起不良反應,相對比較安全。”李可基告訴本刊記者,根據《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所提供的數值,嬰兒6個月到1歲要補充鈣攝入量300mg/日,1歲到4歲要補充鈣攝入量600mg/日,金奇仕乳鈣膠囊60mg的日攝取量為最低攝入量的1/5。顯然,大多數傢長在選購嬰兒營養品時根本不瞭解60mg意味著什麼。“明年國傢會強制要求食品營養成分不僅要標含量,還要標出占日攝取標準量的百分比。”李可基說。

金奇仕乳鈣膠囊含鈣量雖低,但在李可基看來因為含量低而導致佝僂病也實屬冤枉:“嬰幼兒補鈣一直存在誤區,尤其是對6個月以下的孩子。嬰兒在出生兩周後開始補充維生素D是國際共識,而隻要有母乳喝,或者是配方奶粉甚至普通乳制品,其中的鈣含量就已足夠,如果喝配方奶粉的話,甚至連維生素D都無需單獨補充。”歐洲兒科胃腸肝病營養學會(ESPGHAN)公佈的全球嬰兒配方奶標準則顯示,每1000毫升配方奶中應含330~940毫克鈣。李可基曾經帶著學生對北京城區218個傢長進行調查,其中202人在給孩子補鈣,147個寶寶4個月前就開始補鈣,到6個月時,高達9成的寶寶在補鈣,而多數是“遵從醫囑”。

傢長“多多益善”的補鈣思維背後是從本世紀初以來“全民缺鈣”的普遍恐慌。按照現行的營養膳食指南,成年人的每日所需鈣的標準量為800mg。“這個標準是以西方人為研究基礎的,中國5000多年的農業文明,鈣的攝入量通常隻能保持在400mg~500mg。”我國人均鈣劑補充量距離推薦量有40%~60%的差距,也正是這個數字推動瞭補鈣市場的形成。中國人到底需要多少鈣?上世紀90年代,專門針對國人進行的兩項研究中證明中國人在鈣日攝入量為350mg~450mg時能保證日常生活,在540mg時是滿足需求的。“西方人在日攝入450mg時就會出現體內鈣的不平衡。中國人自身有很強的適應能力,可以通過增強吸收、減少排泄來保證身體需要的鈣。”李可基說。

“補鈣熱”背後是幾十億元的巨大市場推動,金奇仕這樣高價進口產品的“效果”更符合傢長們的心理預期。但是,2007年有36項研究(17項為臨床試驗)得出的綜合結果是,補鈣或正常膳食下的鈣輕度缺乏均不影響兒童身高和體重的增長。李可基認為這種誤區不僅來自市場,兒科醫生本身也存在著認識誤區:“我國把嬰兒的日均鈣攝入量定為300mg是考慮到有的孩子需要吃配方奶粉或者牛乳,牛乳中鈣的吸收率不如母乳,事實上吃母乳攝入200mg鈣就足以滿足孩子的需要。有些兒科醫生也存在誤解,認為孩子每天會有100mg的鈣缺口。”按照金奇仕相關負責人的說法,在與杭州多名消費者的溝通中,其中隻有一個孩子可以被確診為佝僂病。在吳洋描述的傢長組織中最終被確診的比例仍然很模糊:“我學生的孩子5個月大,也出現瞭晚上鬧覺、出汗的現象,還有點枕禿。美國大夫說晚上鬧覺是白天睡多瞭,出汗是蓋得太多,枕禿則是枕頭壓的。但回到中國,大夫就說是佝僂病。”

(實習記者馮秀霞)

三聯生活周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