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8日星期二

南京小男生敲開梅紐因學校大門

南京小男生敲開梅紐因學校大門

南京小男生敲開梅紐因學校大門


  神州樂器網訊   13歲的南京孩子吳韻喆去年成功考入瞭號稱“音樂天才培養搖籃”的梅紐因學校,並獲得4.2萬英鎊(約合42萬元人民幣)獎學金。在吳韻喆爸爸回國觀摩4月份即將在北京舉行的梅紐因國際小提琴比賽之前,記者對其進行瞭專訪。

  據已知資料,吳韻喆是中國內地第5個考入這所學校的,在他之前隻有金力、陳響、呂思清、吳倩4人上世紀80-90年代就讀於這所天才學校,他們現在都是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音樂傢。

  6歲啟蒙他說“我要當個小提琴傢”

  很多人認為學藝術需要一點天分,最好傢長是搞這行的,否則就算入瞭門,也很難出類拔萃。但吳韻喆並不是來自一個音樂傢庭,虎爸隻是喜歡欣賞音樂,自雲“可以算是個文藝青年吧”。

  吳韻喆這個傢庭有太多的不同之處。例如,父母都是在孩子出生後先後考取南京大學碩士研究生,先後做過全職媽媽和全職爸爸;父親已經連續7年是全日制學生,傢庭收入微薄,但在教育方面可謂“不計成本”,全力支持。

  當初,他們夫婦讓吳韻喆接觸小提琴,也隻是想讓孩子增加一些藝術上的修養。

  吳韻喆上幼兒園的時候,父母曾告訴他:這世界上有一種人叫小提琴傢,他們可以到世界各地演奏小提琴,可以去很多地方玩兒。

  吳韻喆便對拉小提琴充滿瞭向往。6歲那年,他開始瞭啟蒙學習,學習瞭一個月,就稚聲稚氣地對父母說:“我以後要當小提琴傢!”

  九拜名師中國四位,英國五位

  父母想方設法幫孩子尋找小提琴名師來指導。吳韻喆先後在中國和英國拜過9位名師,其中中國四位,英國五位。每一個老師都很喜歡他。

  求學之路無疑是辛苦的,但是這個琴童傢庭與眾不同的是:南京城裡,他們經常一傢三口一起去學琴。

  啟蒙老師黃佳音傢住在新街口,那時他們住在仙林大學城,單程就要20幾公裡。為瞭往返快捷,基本上是爸爸開摩托車接送吳韻喆上課,要花一個多小時來回。媽媽也去記筆記,一傢三口,就這樣往返奔波。

  第四任老師方蕾住在上海,父子倆坐火車去上課。為瞭一小時的琴課,一去就是一整天,經常凌晨一、二點才到傢。去時南京的始發車都有座位,回來有時候無座,父子倆就坐在車廂地板上。虎爸回憶,吳韻喆9歲的時候,有一次遇到學琴的“瓶頸”期,他作為父親,沒有太關心技術問題,隻是問孩子:“你想不想做小提琴傢?”得到吳韻喆肯定的答復之後,就沒有再多說什麼。

  闖過三關考入知名音樂學校

  吳韻喆前後報考瞭包括梅紐因學校在內的3所院校,在全部錄取並獲得獎學金的情況下,他自己比較瞭三所學校各方面的異同,最終選擇瞭自己傾慕已久的梅紐因學校。據虎爸介紹,梅紐因學校的選拔考試分為三個階段:首先,考生要將自己的第一樂器和第二樂器的演奏錄制成DVD寄到學校,學校會從每年收到的約200份材料中選出20份。

  接著是面試,除瞭視唱外,需準備兩種樂器的演奏曲目。在這個階段,梅紐因學校更看重孩子的潛力,而不是孩子的現有水平,這是學校特別強調的,這所學校和其他學校的不同之處。

  最後一個階段頗有意思,考生須在學校住上3天,和學校裡的孩子們一起上課、一起活動。學校通過這種方式看看考生是否能夠融入這個學校。吳韻喆這個階段表現非常好,校長對他印象十分深刻。

  >>>“非暴力虎爸”:神童都是人造的

  吳韻喆有個挺特別的老爸,他說:“其實神童都是人造的!”但他的培養方式不是“狼爸、鷹爸”式的嚴苛和暴力,是用“愛心和智慧”。他和兒子都屬虎,他是地道不打折的“虎爸”,但他是“非暴力虎爸”。這位父親寫瞭一本書,記錄兒子的成長歷程,書名暫定為《誰說琴童沒文化?中國少年小提琴手吳韻喆成長紀實》。

  啟蒙教育

  體育、音樂、講故事

  在虎爸看來,“一個人一生需要學習的東西,同情心,善良,友愛,分享,其實在幼兒園就已經學完瞭。”他常用講故事的手法教育兒子。

  在體育方面,父母很小就為他準備瞭各式各樣的體育器材。如籃球,排球,滑冰鞋,滑板車,自行車,解放他的手腳,讓他盡情地玩。在有空的時候,父母偶爾也會陪他一起玩。

  在幼兒園和小學低齡段,他還學會瞭遊泳,雖然被曬得黝黑,但他從中獲得瞭極大的快樂。

  吳韻喆6歲時開始學習小提琴,每周上一次小提琴課,堅持天天練琴1小時左右。

  語文學習

  自編教材,重視古文經典

  吳韻喆爸爸認為無論是否出國留學,孩子都應該把文言文學好。“不懂文言文,枉作中國人。”是虎爸的一句俏皮話。出國前在傢學習的半年裡,古代漢語是吳韻喆語文學習的第一重點。

  虎爸從《古文觀止》等書中,選出30篇,以唐宋文為主,兼顧趣味性和思想性,和吳韻喆一起研讀。和英語課的范文一樣,每篇都要全文背誦。

  現代文方面,父親自編打印瞭一本教材,文章來源多樣化,涉及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有朱自清、老舍、鬱達夫等現當代作傢的散文,也有一部分是當時的新聞時事稿件。

  數學學習

  學奧數?那是在浪費時間!

  吳韻喆兩次在傢學習的一年過程中,父親沒有安排他做過一道奧數題,盡管孩子的數學基礎比較好。二年級時,吳韻喆學過一星期奧數,他對奧數很感興趣,但是爸爸沒有讓他繼續學。

  “我們認為,奧數對於吳韻喆,是一種沒有時間享用的奢侈品,毫無意義。”虎爸說,對奧數堅決抗拒,是因為他覺得,奧數不過是在教孩子用高年級的知識解決低年級的問題。

  學校教育

  他讓兒子在傢自學一年

  吳韻喆讀到三年級時,父親發現他的作業裡開始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小錯誤,看起來都是因為粗心造成的,“其實是因為作業對他來說太沒有挑戰瞭,他是在用半個腦子寫作業”。

  虎爸意識到“該想辦法瞭”。他給財大附小的校長寫瞭一封信,然後找到當時的校長肖大明先生面談,說想讓孩子在傢自學一年,然後跳級讀五年級。理由有三:1.孩子自身條件好,一直發展的不錯。2.孩子傢庭學習氛圍濃,父母都是南京大學碩士。3.親子關系良好,孩子一直很配合父母的教育。肖校長充分瞭解情況之後,當場表示支持。

  半年後,吳韻喆被南京市藝術小學(即南京市小紅花藝術團)校長祁堅達先生看中,“引進”到瞭小紅花。

  虎爸語錄

  “當時我想得很簡單(現在也是想得很簡單)讓孩子做他喜歡做的事情好瞭。他要追夢,我就幫他追夢。父親就是幹這個的!但是我有我的事情,我一直在讀書,我喜歡翻譯和寫作,喜歡各種社會交往,我從沒有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他是我極其重要的一部分,但不是我生活的全部。”

  “我知道,有些傢長把寶全部押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那很危險。因為那樣,一旦一個人的生活重心失去,所有人都會不堪重負。”

  “孩子不是為瞭小升初去學習,也不是為瞭高考,是為瞭一生的幸福。”

  “我們可以把他的英文教得很棒,在親友面前有所炫耀,但那也許使他成為滿足我們虛榮心的工具。”

  梅紐因是怎樣一所音樂學校?

  梅紐因學校全稱耶胡迪·梅紐因學校,是猶太小提琴大師耶胡迪·梅紐因勛爵1963年創辦的。它位於英國倫敦,是全世界無數琴童向往的學校。建校幾十年來,一直是孕育傑出音樂傢的搖籃。前不久來中國演出的小提琴傢奈傑爾·肯尼迪和小提琴新星妮可拉·貝納德蒂都出自這所學校。

  學校為8-18歲的“天才”提供全面的音樂教育,每年從世界各地招收學生,但在校生人數一直很少,隻有幾十人。2012年,在校人數僅有74人,名額少,而報考的孩子來自世界各地,所以要考進這所學校非常難。

責任編輯:陳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