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31日星期四

孩子學鋼琴 傢長做什麼

孩子學鋼琴 傢長做什麼

孩子學鋼琴 傢長做什麼


  張曉峰:旅德青年鋼琴演奏傢。1979年出生,自幼就顯示出瞭過人的音樂天賦。3歲時,他用傢裡的電子琴彈出瞭當時風靡一時的日本電視劇《血疑》主題歌。專業練習半年後就獲得瞭杭州市首屆幼兒鋼琴比賽第一名,並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浙江省第一位考入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的學生。2002年,張曉峰從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後,成為中國音樂學院一名鋼琴主課教師。2008年,張曉峰成為德國柏林音樂學院第一個被全票通過錄取的亞裔學生,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取為碩博連讀研究生。
  此次他回國,希望在傢鄉多發現一些鋼琴的好苗子。對一些傢長及記者的提問,也作出瞭他的理解,也給瞭我們許多啟示:


  你的孩子適合走專業道路嗎


  在眾多的琴童中不乏出類拔萃者,傢長也望子成龍,但你的孩子是否走專業道路,如何走專業道路?
  張曉峰認為,孩子是否走專業的道路,一要看是否確有音樂天賦;二看是否有紮實的基礎;三看孩子是否非常喜歡鋼琴。如果這幾點能做到,就可以考慮走專業路線:報考國內音樂學院附中(附小),這是走專業道路的一個標志,因為這些學校有正規、系統的教學體系和管理體制,有高水平的師資隊伍,當然直接到國外學習鋼琴的,也能獲得成功,因為鋼琴是西方的東西,到國外更能學習到鋼琴的真諦,先進國傢的教育體制也更有利於人才的成長。
  張曉峰指出,關於孩子是否走專業路線的問題,傢長除瞭參考以上觀點,更重要的是要趁早帶孩子找到鋼琴行傢,請專傢來判斷孩子是否適合走專業路線。如果你發現孩子在音樂方面的天賦和才能,千萬不要埋沒,還有,一個好的啟蒙老師非常重要。


  傢長要和孩子一起成長


  孩子走專業道路,在目前的中國意味著傢長要付出更多的心血。
  張曉峰說,他今日的成功與父親的培養是分不開的。他說:“父親把一輩子都給瞭我。”
  張曉峰12歲時,父親帶著他在沒有任何門路的情況下趕到北京,找到中央音樂學院附中鋼琴系的一位主課老師。她聽瞭張曉峰的演奏後,立即對他們說:“你們不要回杭州瞭,在北京住下來吧!”張曉峰考上附中後,父親就毅然辭去瞭工程師的工作,去瞭北京,給兒子當瞭10年的“書童”。
  其實一個孩子要在鋼琴領域取得成功,需要傢長進行科學設計,也需要孩子勤奮學習、勇於開拓。通向目標的路很漫長,不僅是對孩子的考驗,更是對傢長的考驗。傢長要多學習一些知識,包括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對孩子的發展進行科學地、全面地設計和規劃。


  回憶起自己的成長經歷,張曉峰說,他是在父親的幫助和陪伴下成長的。他認為每個傢長都要有心理準備。一個孩子是不可能一直喜歡鋼琴的,走專業道路就需要一天8小時甚至更久地彈琴,這是多麼枯燥的一件事,如果傢長不幫助孩子堅持,沒有孩子能自覺堅持。哪個琴童在彈琴的過程中沒有流過眼淚?與父母沒發生過沖突?孩子有時是需要“逼”的。張曉峰說他沒少吃父親的鞭子,但現在他感謝父親把他培養得這麼優秀。
  蘭溪一位姓王的琴童母親也說,一般帶孩子去上老師的課,上課時間有限,大部分時間要傢長陪著孩子一起練琴,光憑孩子一個人是肯定不行的。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有天賦,要走專業道路,作為傢長,就要做好“犧牲”的準備。


  特長不等於考級


  從一個鋼琴愛好者成為一個獻身鋼琴演奏與教育的專傢,比例是1/50左右;讓一個琴童成為李雲迪、郎朗的比例是1/10萬~1/500萬,和買彩票中大獎的幾率差不多。更多的琴童彈鋼琴最後隻是成為一種愛好,作為一種個人素養。
  張曉峰說,走專業道路的孩子畢竟是少數。目前,中國從小讓孩子學鋼琴的傢長越來越多,這是一種好現象。因為從非專業的角度講,學習鋼琴的好處很多。


  張曉峰發現不走專業道路的傢長也存在著誤區,真正學一門特長並不等於考級。不少傢長為瞭考級,隻讓孩子不斷地練習考級要考的那幾個曲子,而沒有讓孩子真正懂音樂,真正學進去。傢長的急功近利造成孩子華而不實,樂理、作品分析、音樂創作等一些音樂基礎知識都欠缺。
  張曉峰說,讓孩子真正明白什麼是古典音樂,懂得藝術的真諦,培養音樂的愛好比考級重要得多。讓更多的孩子知道什麼是好音樂,讓他們彈出音樂的靈魂和意境才是最重要的。有的傢長抱著孩子能學就行,差不多就可以的想法,那也是不對的,哪怕是走非專業道路,孩子在學任何一門特長時,都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這和學文化課性質是一樣的。

責任編輯:張繼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