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18日星期日

音樂教學論文:把握學生心理特征進行音樂教學

音樂教學論文:把握學生心理特征進行音樂教學

音樂教學論文:把握學生心理特征進行音樂教學


心理學認為,人的心理過程包括認識過程、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三個方面。

    認識過程包括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情感過程是指人對事物的喜怒哀樂的情緒表現和愛憎好惡的情感流露,如激情、熱情、心境等;意志過程則是把想象、理想設法變成現實的心理過程。

    少年兒童的心理發展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瞭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並能引導和控制學生的心理過程,即要引導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過 程,引發他們豐富的情感,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體現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就是要教給學生感受、理解與掌握音樂內涵的本領,要把握不同年齡學生的不同心理 特征,合理安排音樂教學的程序和方法。

    小學低年級,這時的孩子活潑好動,興趣廣泛,好奇心強,對簡單具體的事物易於接受,易被生動有趣的故事情節和色彩鮮艷的活動的教具所吸引,以機械記憶為主,思維主要是根據直觀形象的外在屬性進行概括,註意力集中的時間短。

    所以在音樂教學中要註重創設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無意註意和有意註意,讓他們在遊戲與娛樂中學習初步的音樂知識。

    小學中年級,不再單純追求主要作用於感官的感覺上的需要,這時的學生開始需要比從前更進一步的得到知覺上的滿足。因此,在音樂教學中要運用歌(樂)曲所表 現的典型的意境與情緒,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和想象,註意對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要掌握和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進行簡單的分析、綜合、比較與分類能力的培 養,使其逐步形成初步的抽象思維與概括能力。中年級是從兒童期向少年期過渡的階段,在音樂教學方法的運用上,既不可完全沿用低年級的方法,也不可全盤舍棄 那些在低年級有效又適用於中年級的教學方法。要根據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圍繞著學生的興趣,選擇有利於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並能強化其參與意識的教學方法。

    小學高年級,由於年齡增長和身體發育,學生在心理上有瞭較大的變化。就認識過程而言,有意註意逐漸上升到主導方面,使抽象思維有瞭發展的可能性。

    理解記憶能力越來越強,思維方式由以具體思維為主的形式逐漸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的形式過渡。情感和意志方面也都有所發展。在這一時期的音樂教學中,教師 要性意學生的情緒,可適當講一些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故事,如名人與音樂、音樂傢軼事、名曲誕生的趣事等。如果學生處於變聲期,可多安排一些器樂教學和欣賞 教學以及能夠調動學生內心活動的教學內容,引發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參與意識和創作欲望等。高年級的唱歌教學應從重視外在的表現(如律動、遊戲等)向重 視內心情緒的表現方面轉變,更要強調唱歌的藝術表現效果,但其先決條件是學生喜歡音樂和愛唱歌。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這一點。

    進入中學,新陳代謝旺盛,身體發育處於高峰期。主要表現在學生興趣廣泛,成人感強,自尊心、榮譽感和好勝心強。意志品質有瞭突出表現,自我意識有明顯發 展,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逐漸占優勢。這一時期學生心理發展表現的主要特點是:好爭論、好懷疑、情感變化決而不穩定等等。但是少年朝的心理發展是受社會、傢 庭、學校制約的,尤其是社會與傢庭的影響更突出一些。所以,作為一名中學音樂教師,不但要鉆研教材,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同時還要瞭解社會上的流行音樂及其 在學生中的影響等情況,以便有的放矢地發揮學校音樂教育的特殊功能,引導和培養學生健康的音樂審美情趣和審美意識,學校音樂教育如果能與學生的心理過程相 符合,則能夠促進學生具有音樂感的願望得到健康的發展。反之,則容易產生兩種後果:一部分熱衷於升學的學生(或在各種壓力下隻註重文化課而排斥其他一切活 動和愛好的那部分學生)具有音樂感的願望受到抑制;另一部分喜歡音樂而學校又不能滿足他們愛好音樂的願望的學生,則會向追求社會上流行歌曲的方向發展。由 於缺乏基本的音樂常識和鑒賞能力而不辨良莠,學生的身心健康往往會受到某些不良影響。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