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0日星期二

琵琶音樂作品分類簡析

琵琶音樂作品分類簡析

琵琶音樂作品分類簡析


  神州樂器網訊  中國琵琶已有兩千餘年歷史,在漫長的中華文明史中積蘊瞭不同時期、不同風格,帶有特別的美學特色與技術特征的音樂作品。

  一、傳統樂曲

  傳統樂曲統稱文套、武套,大套或小套。我國的民族器樂曲大多是有標題的,其中一類是標名性的標題:它作為一種符號,與樂曲內容沒有直接聯系,如《三五七》、《工尺上》等;另一類是標意性的標題:標題與音樂內容相關,在一定程度上概括瞭樂曲所表達的內容與境界。

  琵琶武曲多為標意性標題音樂,特點在於寫實性、敘事性,往往根據情節內容發展連續敘述,類似章回小說或戲劇分幕分場,結構龐大、氣勢磅礴。代表曲目有《十面埋伏》、《霸王卸甲》、《海青拿天鵝》、《漢將軍令》、《滿將軍令》等。以《十面埋伏》為例,此曲根據公元前202年楚漢在垓下決戰時,漢軍用十面埋伏陣擊敗楚軍這一歷史事實集中概括寫成的。全曲共有十幾個帶有標題的小樂段:引子為“列營”,戰前準備包括“吹打”、“點將”、“排陣”、“走隊”,戰爭過程包括“埋伏”、“小戰”、“大戰”,戰爭結束包括“傳號收軍”、“項王敗陣”、“烏江自刎”,尾聲為“眾軍奏凱”、“諸將爭功”、“得勝回營”。通過這些標題樂段的劃分,把戰前、戰時、戰後等每個細節繪聲繪色地表達瞭出來。這是琵琶武曲的典型手法。武曲在演奏技法上以掃弦、煞音、絞弦、推並雙弦、拍、提、滿輪等特殊技法運用較多。

  琵琶文曲特點在於概括性、抒情性,往往以簡樸而又動人的旋律表達出深刻的內心傾訴,或以優美清新的音調展現出令人向往的意境。代表曲目有《夕陽蕭鼓》、《月兒高》、《漢宮秋月》、《塞上曲》、《青蓮樂府》、《飛花點翠》等。其中一類帶有宮廷樂舞風格的作品,亦有標意性標題作為貫穿全曲的主線。以《月兒高》為例,全曲共有海島冰輪、江樓望月、銀河橫渡、玉兔西沉等十幾個段落,結構復雜而完整,旋律舒緩而有氣度。雖流傳至今無法確定作者,但從樂曲精心的構思可以想象出是與宮廷歌舞生活相關的文化音樂人所創編。琵琶文曲這類樂曲中《夕陽蕭鼓》又名《春江花月夜》,也是一首優秀的、傳統的抒情琵琶樂曲。旋律清新流暢、富於詩意。全曲通過引子、回風、卻月、臨水、登山、群嘯、晚眺、歸舟、尾聲等段落對夕陽西下、江上歸舟的描繪,表現出寧靜中不斷有新的表現和流動,這個流動又淹沒在中庸與典雅的秀美之中。

  文曲中另一類作品是刻畫古代女性心境與文人雅士心態的作品。前者代表作有《塞上曲》、《陳隋》、《漢宮秋月》、《昭君出塞》等,這些作品中古代封建社會的女性形象總是清寂的、淒美的,曲調幽怨、柔婉,表現瞭不同身份的古代女性特有的內心世界。後者中的文人是中國社會中一個相當特殊的階層,有學問、有才華,清高脫俗。以《青蓮樂府》、《飛花點翠》等為代表,是既有品位又有追求的作品,表現瞭文人雅士藉音寓意的心態。在演奏技法上,文曲以推、拉、吟、揉、打、帶等左手技巧運用較多,風格細膩,重在抒情。

  二、具有地方色彩、地域風格的樂曲

  琵琶音樂在沿襲發展過程中吸收瞭各地不同的風格、色彩,經過加工、傳承至今,已擁有眾多具有完整結構和豐富技法的獨奏作品。

  (一)潮洲音樂

  潮洲音樂采用二四譜記譜法,傳統調式有輕三六、重三六、活五調等多種調式,以花、月、魚、蟲、古詩題材命名,多抒情性的樂曲。《昭君怨》、《寒鴉戲水》、《出水蓮》、《思春》等樂曲,曲式結構多為六十八板體,主題多由核心音調的反復、加花、移位、擴展等手法發展而成。主題呈示的特點是起、承、轉、合的關系。在演奏技法上註重雙手配合的完美性。在演奏輕三六、重三六、活五的特色音時,左手要具有控制弦體張力的能力,右手音量、音色要演奏恰當。

  (二)江南絲竹風格

  江南絲竹音樂風格輕巧、明朗、歡快、活潑,體現瞭山清水秀的江南風貌,是江南代表樂種。多用羽、宮、征調式,旋律簡繁相讓,多擴充加花。代表作有《三六》、《中花六板》等。劉德海先生所作《中花六板》,以流傳於我國南北各地的民間器樂曲牌[老六板]為基礎,擴充加花變化而成。一板三眼、速度中庸,加花變化較多,旋律抒情、秀麗,富於江南絲竹音樂輕快、流暢的特點。演奏技法上,妙用半輪,彈挑點線交織,可以彈得清雅脫俗。

  (三)蘇州評彈

  蘇州彈詞是江南吳語地區主要的說唱形式。蘇州彈詞與評話合稱為蘇州評彈。曲調豐富,並且在民間音樂中吸收瞭一些曲牌,例如戲曲中的[點絳唇]、[鎖南枝]等,民間小曲中的[山歌調]、[剪剪花]、[銀紐絲]等,演奏技法上左手多采用細密的吟音動作,音波變化幅度小。右手輪音音點清脆、圓潤。朱毅、文博所作的《春雨》即取材於蘇州評彈曲調,描繪瞭春雨給大地帶來的勃勃生機。這一類樂曲的演奏要求音質清澈、透明,對手指獨立性功能、力度的穿透性有著極高的要求。

  (四)河南板頭曲

  河南音樂行腔灑脫、歸韻耿直,音樂簡潔而有個性。“板頭曲”是演唱“河南曲子”前演奏的器樂小曲,盛行於南陽、許昌、開封等地,後來在“板頭曲”上作藝術加工,成為器樂獨奏樂曲。琵琶曲《高山流水》是河南南陽板頭曲。在演奏技法上左手吟弦幅度較大,音波變化密度、幅度大,左右手配合講究上下手點對點,音質厚實,在演奏重復音、重音節奏型時要求強弱及變化對比鮮明,總體風格酣暢淋漓。

  (五)陜西風格

  西北地區的秦腔、碗碗腔是陜西風格音樂的代表。“苦音”(亦稱哭音)與“歡音”(亦稱花音)在其中廣泛使用。苦音用以表現悲憤哀傷的情感,歡音具有歡快爽朗的風格色彩。歡音偏重mi、la,色彩明朗、歡快、堅定,苦音除so、dou、re之外,以fa、降xi居多,色彩灰暗、淒涼、悲怨。代表作品《渭水情》,以秦腔牌子曲《永壽庵》為素材而作,意在表現對三秦故土的懷念之情。此曲在演奏技法上運用特有的推、拉、吟、揉,剛中帶柔、柔中帶剛。

  三、改編移植音樂

  琵琶現是十二平均律樂器,轉調方便。因此,選用音區適宜琵琶演奏的西洋樂器的樂曲,經過改編移植就可以成為琵琶獨奏曲及練習曲。我們熟知的克萊采爾的小提琴練習曲,裡姆斯基·科薩科夫的《野蜂飛舞》,莫紮特的《土耳其進行曲》,丹麥民間樂曲《四方舞曲》,蘇丹樂曲《故鄉的太陽》,羅馬尼亞樂曲《春天》、《霍拉舞曲》,前蘇聯樂曲《月光變奏曲》,薩拉薩蒂的《流浪者》,蒙蒂的《查爾達斯》等,以及中國作曲傢創作的《新春樂》、《新疆之春》、《陽光照耀塔什庫爾幹》等。這些樂曲以小提琴樂曲為多,多訓練快速演奏,重點在於左右手的點對點顆粒性訓練。值得註意的是:在演奏這類樂曲時,首先應尊重原作,尤其演奏者在進行二度創作時,不可隨意改變音高及變化音,造成調式上的轉變,也不應隨意加入一些“推、拉、吟、揉”等中國傳統琵琶樂曲的演奏技法,避免在演奏當中“畫蛇添足”,造成不倫不類的演奏效果。慢板部分的分句、換氣、呼吸更應尊重原作,切不可憑空想象、隨意分句,而改變原曲的音樂風格。

  四、創作音樂

  創作音樂中一類是演奏傢創作的獨奏曲。這些樂曲因是演奏傢所作,所以在演奏上有便於演奏的特點,並與傳統音樂有著緊密的聯系,結合時代特點,更具時代氣息。例如:王范地創作的《天山之春》,王惠然創作的《彝族舞曲》、《江南三月》,吳俊生老師創作的《火把節之夜》,葉緒然老師創作的《趕花會》。琵琶大師劉德海創作瞭《天鵝》、《春蠶》、《喜慶羅漢》、《白馬馱經》等數十首獨奏曲,並創造瞭許多新的演奏技法。這些樂曲在演奏上要求技術比較全面,旋律流暢,很容易引起聽者的共鳴。

  另一類是作曲傢所創作的樂曲,這類樂曲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繼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特色而創作的樂曲,如吳厚元先生所作的《訴-讀唐詩琵琶行有感》,吳祖強、王燕樵先生的《草原小姐妹》,顧冠仁先生的《花木蘭》,趙季平先生的《祝福》。這些樂曲在演奏中要求演奏者技術比較全面,能夠很好地表達作曲者的寓意。另一種是現代派作品,如陳怡的《點》,靈感來自於“永”字八法,羅永暉的《千章掃》、《一指禪》,朱踐耳的《玉》。在這類樂曲中作曲傢運用瞭很多不同於傳統的演奏技法。例如《點》中改變瞭常規的定弦關系,《千章掃》大量使用瞭掃弦,《一指禪》隻使用食指一根手指來演奏,這些作品與傳統演奏方法不同,在新的道路上進行瞭探索,為琵琶演奏註入瞭新鮮血液。

  

責任編輯:陳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