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板胡換把的技法 |
過去,板胡演奏大多用於戲曲和說唱伴奏,在第一把位上使用較多,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音樂變化,板胡的演奏已擴展到兩把位至三把位。這是板胡演奏的突破,從而,奠定瞭板胡作為獨奏樂器的重要基礎。換把是板胡常用的技巧,也是基礎訓練的重要項目。很多樂曲如果離開換把,從音域到樂曲的表現力,都將大為減色。在劇團裡經常聽藝人們的演奏,他們對民族風格的掌握和演奏的功夫是不可多得的。但往往對板胡的換把技法的理解與演奏還顯得停留在傳統的意義上,甚至像京胡一樣,反掛演奏。因此,他們的演奏具有局限性,所以換把動作的合理化,規范化,科學化,直接關系到音高,節奏的準確度和音樂表現。 換把應該更多地重視臂的作用,用上臂作為主要的動力,控制在兩個把位之間作準確空間距離的交換,把位感和把位間的距離感,應以手腕的動起和肘部的配合來作判斷,左手在操作換把時,上與下的換把,是否感到自如,頸部、肩部、手腕、肘節、虎口、拇指都要放松。在手臂自如的帶動下,手腕先行。手指在手腕的作用下,配合拇指、虎口的跟隨即速趕上,並與手腕、虎口、拇指同時到達另一穩定的手型把位,動作完成連貫。指和腕、掌和臂、手臂和琴桿在動作過程中,要體現的協調一致,自然貫通。換把中,作移動的或滑動的手指,應提前縮小與弦面夾角的角度。時間上與手腕先行是同步的,並且不可用按起點音的力量作用於弦,根據樂曲的要求,順延著弦作有效的緩、急、虛、實的變化。當達到目的音時,無論同指或異指再還原正常按音的力度,虎口同時將琴桿把握穩定。 換把動作是以大帶小的動作,在規定的節奏內完成的。規定時間內換把動作的完成,既體現瞭整體性,貫通性,又體現瞭局部協調感和自如感。一般來說,因為手和臂隻要放松地沿著琴弦、琴桿的方向,自然地往下垂落,這種力比較省勁,所以由低音向高音的換把比較容易控制和掌握;相反由高音向低音的換把是向上提舉的力,加上手臂自身的重量,所以比較吃力。這就要求加大腕部運動的彈性,並提高手指向上的主動性,以達到動作的順利到位。總之一上一下,一掉一彈,用力不一樣,感受是不一樣的。我們應縮小雙向換把的難度差,使各自動作的手指能夠一次性順利的達到確切的音位,並保證穩定的手型不變。 正確的換把在不同形式運用中,除左手動作合理演奏基本原型外,還需有正確的演奏姿勢。過分誇張和過分拘謹的演奏姿勢,則給人以做作和無把握的感覺,都會對換把造成制約,缺乏完美。另外換把還與右手運弓有著密切的關聯,左、右手的配合,是應用於千變萬化的音樂換把的重要一環,為瞭達到換把的準確性,要求演奏者要有音樂感和音準概念感,在反復演練與聽辨中,用感覺去控制調節雙手合作關系上的不足。當你要換下一個音位時,頭腦的音高概念首先要形成,要求意念到手到。細節決定成敗,要在細節上多下功夫,這是相當的重要。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多參加藝術活動與演奏實踐。多演奏不同風格的樂曲,也是提高換把能力的一項手段。長期的訓練中要加強聽覺與感覺的培養,多加強音階及練習曲的訓練,包括外國樂曲的借鑒與訓練。長期以往的累積,會對換把的技法,加深體驗和理解。換把技法的最終目的,是為樂曲服務,科學手法的掌握,是實現音樂表現的最終目標。 責任編輯:admin |
2013年9月18日星期三
關於板胡換把的技法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