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0日星期日

中國反腐歷史回顧-乾隆辦貪案甘肅官場為之一空-中國歷史-反腐

中國反腐歷史回顧:乾隆辦貪案甘肅官場為之一空|中國歷史|反腐

中國反腐歷史回顧:乾隆辦貪案甘肅官場為之一空|中國歷史|反腐


  清朝吳敬梓在小說《儒林外史》中曾說過這麼一句話:“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意為做瞭三年知府,即使尚屬清白的,也已搜刮得十萬銀兩。

  在很多百姓眼中,比起嚴嵩、和珅這樣的權勢蓋過天的大貪官而言,更可恨的是那些歷史上不曾留名的“知府大人”、“縣令大人”這樣的基層貪污官員。知府縣令等小官雖然權力有限,但卻是接觸百姓錢財的“第一手”。因此,也才有瞭“今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這樣的詩句。

  貪污案例“四盡”魚太守坐擁老婆一百個

  南朝梁武帝時有個人叫魚弘,歷任南譙、盱眙、竟陵太守,這個人非常貪婪,每到一個地方,就讓自己傢的親戚朋友,替自己到處搜刮民財,常常巧立名目以騙取國傢的投資、又克扣壓榨百姓的口糧。

  魚弘貪得無厭,那些替他執行貪污的地方財主們也跟著貪瞭不少錢。據說有個賣雞蛋的女人,長相醜陋,但甚得這位魚大人歡心。因為“雞蛋婆”巴結上魚大人,給他提供瞭一幫歌妓以供其淫樂。據稱,這個“雞蛋婆”幫魚弘張羅著娶的小老婆竟多達一百多個!

  魚弘有個外號“四盡”,意思是掃除搜刮殆盡。但是他用錢將上上下下都買通瞭關系,所以在官場上順風順水。“魚四盡”曾洋洋得意地對別人說:“我為郡,所謂四盡:水中魚鱉盡,山中麞鹿盡,田中米谷盡,村裡民庶盡。丈夫生世,如輕塵棲弱草,白駒之過隙。人生歡樂富貴幾何時!”

  懲處案例宋代首個被處死貪官是一名縣令

  宋朝初期很重視反腐,皇帝緊盯著的不僅僅是官至宰相尚書的大官,連基層的芝麻小官也不放過。宋朝被判死刑的第一個貪官是商河縣令李瑤。

  據《宋史·太祖本紀》記載,北宋建立後的第二年,宋太祖趙匡胤得到密報,稱貪贓枉法、為害一方的商河縣令李瑤,在當地已引起公憤,便立即派人將李瑤押解進京親自殿審。在威嚴的宮殿上驚嚇的李瑤很快認罪求饒,但趙匡胤絲毫不為之所動,最終李瑤因貪污被“杖死”,左贊善大夫申文緯因沒能覺察李瑤貪贓被削官為民。

  小官貪腐,便民不聊生;小吏貪腐,便冤案叢生。晚清四大名案之一“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便是因為衙役貪污,衙門串供,一錯再錯,釀成巨案。

  乾隆查辦貪污案甘肅官場為之一空

  小官一人之力尚可禍害一方,若是集聚於一省,那便是人間地獄,乾隆時期的甘肅省便是如此。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肅爆發瞭蘇四十三領導的暴動,甚至一度威脅蘭州,乾隆派和珅前去率軍鎮壓,和珅戰敗而返,並借口說甘肅“大雨勢連綿滂霈,且至數日之久”,對作戰十分不利。乾隆聽後立馬生疑,連年報告甘肅大旱,求戶部出錢賑災,何以會有數日大雨?便立馬下令徹查此事,“甘肅冒賑貪污案”就此敗露。

  此案牽扯甘肅省內所有大小官員,甘肅佈政使王廷贊、與蘭州知府蔣全迪帶頭以“賑災”的名義搜刮民脂民膏,侵吞賑災白銀。這一騙局一騙就是七年。七年內,甘肅全省捐銀收入超過一千萬兩,被各級官員全部侵吞。

  甘肅省、府、縣三級官員113人均牽涉其中,組成瞭一個完美的貪腐金字塔。乾隆龍顏大怒,抄傢的抄傢,上刑的上刑,所有涉案官員全部查辦,致使甘肅官場為之一空,在清朝歷史上,一次就斬殺、絞決、流放如此多的貪官,更是聞所未聞。

  措施一 制度規定一人被抓住三代難翻身

  宋代,從官員的選拔上入手,就極為嚴格。宋代官員有試用期,使用官員“轉正”要有若幹名正式官員作保。一旦被發現其貪污行為,先是絕其升遷之路,並子孫三代不得再入仕途,讓其在晚輩面前丟瞭臉面。

  另外曾經作保的官員以及他的上司也必須受到處罰。除瞭自己成為階下囚,貪官污吏們的上下級也會受到職務連坐的懲處,秦商鞅變法時便立下“知而不舉則坐以同罪”的法律,後世東漢、明朝、清朝也都有沿襲。

  貪官污吏的傢人們更得受到“禁錮”之苦,犯官就算刑滿釋放,也得被監禁終身,其子孫也受到殃及。在講究傢庭觀念的古代中國,因一人犯罪而殃及傢庭,對其不啻是最重的懲罰,對遏制官員犯罪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唐朝死罪尚可赦免貪腐永不赦

  古代帝王出於種種原因,常常大赦天下以示仁政,但一覽古代大赦史,幾乎沒有赦免貪官污吏的。

  唐朝是大赦天下最多的,均不赦免貪官污吏。唐太宗李世民於貞觀四年大赦天下,罪無輕重,包括死罪,均皆赦免,卻特別申明:“枉法受財之贓官不在赦列”。宋王朝以忠厚開國,即便如此,也規定“凡罪罰惡從輕減,獨於贓吏最重”。視貪贓為不赦之罪,並將貪官與“十惡殺人者”同罪。

  金朝世宗完顏雍也明確規定:“吏犯贓罪,雖令赦不敘”。

  措施二 精神羞辱唐太宗給貪官發“獎”

  小官們為非作歹,荼毒百姓,皇帝們自是不能忍。懲貪也成為歷代皇帝們的必修課題。但他們的方法卻各有不同,其中,唐太宗的手段就很獨特,他對貪官們不罰反賞。有人來求長孫順德辦事,他收瞭別人的賄賂絹綢數十匹。這事被太宗知道瞭,於是叫“辦公室”的文秘人員發“通知”,要求五品以上文武官員,某月某日準時到金鑾殿裡“開大會”。太宗沒講別的,隻是“通報”長孫順德的受賄情況,末瞭,唐太宗問:“長孫順德受賄數十匹,這說明瞭什麼?”

  下面誠惶誠恐,不敢做聲,唐太宗便大聲說:“這說明瞭長孫順德傢裡缺乏綢緞啊!好,你傢缺綢緞,我就獎給你綢緞。”唐太宗叫人搬來許多綢緞,一股腦地壓到長孫順德的背上,叫他親自背回去。長孫順德臉上是紅一陣白一陣,欲卸不敢,欲背不能,僵在那裡,恨不得鉆地縫。後來,還有像長孫一般作奸犯科的,如右衛將軍陳萬福,大搞索拿卡要,索取瞭驛站數石麥麩,唐太宗也是以這種方式給予獎勵,叫他當著大傢的面擔幾石麥麩,從金鑾大道一步一步擔回傢去。

  唐太宗的方法看上去“很溫柔”,但卻讓當事人羞恥難當,是一種精神行刑。唐太宗說:“人生性靈,得絹甚於刑戮,如不知愧,一禽獸耳,殺之何益?”唐太宗這種羞恥懲罰,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

  措施三 大刑伺候朱元璋嚴懲貪60兩便拿人頭

  朱元璋與唐太宗則完全不同。唐太宗對貪官們曉以大義,而朱元璋則以重刑聞名。

  洪武十八年,一監察禦史上奏揭發戶部結夥貪污,並勾結各省派到中央交納課稅的官員,多收少支,共貪污國庫物資折合糧食達2400萬擔。朱元璋憤怒萬分,按《明律》將戶部侍郎郭恒及以下所有貪官和牽涉到的各省、府、縣的官吏,統統處以極刑,計達三萬多人。

  朱元璋是歷代皇帝中懲貪最不遺餘力的一位,鐵腕冷血,不避親故,自己的親侄、女婿也不徇私。對於基層的小貪官們重刑伺候。“凡官吏貪污獲贓60兩以上者,處以梟首示眾,剝皮實草”。“剝皮實草”是指將人皮完整剝下來,做成袋裝,在裡面填充稻草後懸掛示眾。這種刑罰記載上並無許多,但不代表朱元璋懲貪不嚴。在當時,就算貪污的不多,也會被極刑處死:比如建昌縣知縣,接受四百貫鈔,凌遲處死;開州知州貪贓害民,地方老百姓赴京告發他,他讓手下在途中將告狀的百姓抓回去關押致死,事發,被處以斬首示眾;德安縣縣丞,收受下面裡長送的羅、絹、佈共十匹,鈔八十貫,知府前往抓他,他居然還拿一把鐵叉拒捕,被凌遲處死;萊陽縣丞收贓一百貫,凌遲處死。

  文/張瑾 制圖/劉江

(原標題:商河縣令成宋代首個被處死貪官 乾隆查辦貪污使甘肅官場為之一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