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綜合放異彩-小學音樂教學論文 |
論文提要: “綜合”,體現瞭現代教育的一種發展趨勢,是學科體系間學習領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的回歸。“提倡學科綜合”是《音樂課程標準》中的一條基本理念。正確認識新型的音樂教學體制,是正確實施音樂中學科綜合的基礎。針對音樂教學中部分教師由於缺乏或沒有這種正確的認識,而出現瞭“穿新鞋、走老路”,甚至誤入歧途的現象,筆者從學科綜合的概念及意義,學科綜合的做法,學科綜合的實施建議幾個方面談瞭自己的理解和做法。 “提倡學科綜合”是《音樂課程標準》中的一條基本理念。正確認識新型的音樂教學體制,是正確實施音樂中學科綜合的基礎。缺乏或沒有這種正確的認識,不僅在教學中有可能“穿新鞋、走老路”,甚至有誤入歧途的可能,我曾聽到過很多老師上《草原就是我的傢》這一課,就有很多不同的教法。有的老師全然不顧歌曲的地方特色,而僅僅把它作為一首很單純的學唱歌曲來對待,因此采用的還是以前的老套路:組織教學——發生練習——節奏訓練——聆聽歌曲——模唱法學習歌曲——歌曲處理;有的老師把音樂課當成瞭大拼盤,把學科綜合簡單的理解成瞭學科相加,於是在課堂上施展瞭十八般武藝,讓學生欣賞蒙古風光片,詳細介紹瞭蒙古的風土人情,地理特征,又學習瞭蒙古語言,還學跳瞭蒙族擠奶舞、騎馬舞,學習瞭喝馬奶酒的禮儀等等,課堂看似熱熱鬧鬧,把地理、語文、舞蹈等學科都進行瞭綜合,隻可惜課後的調查中發現很多學生40分鐘下來連這麼簡單的歌曲都還沒有唱會,更可笑的是有學生還很興奮的說“今天的音樂課真精彩,音樂老師說的比我們地理老師還好!!” 針對以上現象,我認為有必要再來回顧一下《音樂課程標準》基本理念中關於“提倡學科綜合”的概念:“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音樂與藝術之外的其他學科的綜合。在實施中,綜合應以音樂為教學主線,通過具體的音樂材料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聯系。”由此可見,單純的歌曲學唱和熱鬧的學科拼盤並不是課標所提倡的學科綜合,以下就將我在教學實施中的一些心得和體會進行闡述,希望能在與同行的交流中得到指正和提高。 一、“提倡學科綜合”的意義和可能性: 1、綜合,是基礎教育的一種基本理念。它體現瞭現代教育的一種發展趨勢,是學科體系間學習領域的伸展,是精英文化向大眾文化的回歸。音樂學科是在橫跨多學科的基礎上發展和形成的,是一門具有獨立性、綜合性和實踐性的邊緣學科。以審美教育為主旨的基礎音樂教育,之所以倡導“綜合”的理念,根本的要義在於“綜合”有益於改變人格的片面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諧發展,有益於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2、藝術教育是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具有輔德、益智等功能,在當今素質教育主旋律下,藝術素養成瞭人的素質修養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從本質上講,一切藝術都是心靈的藝術,隻是各自所用的載體不同、表現形式不同而已。從發生學的角度看,各藝術門類本是源於一傢的,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通感”這一心理現象,也使得藝術之間或同一藝術的不同內容之間相互融合成為必要和可能。 3、在音樂教育史上產生重大影響的奧爾夫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法等都比較註重各藝術門類之間的融合。奧爾夫說,從來就沒有孤立的音樂,而隻有與動作、舞蹈、語言同時存在的音樂。因此在著名的德國奧爾夫學院中,綜合性教學成為其最顯著的特點,這種綜合性教學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註重音樂與舞蹈、動作、語言的綜合,比如該院開設的舞蹈、動作課,就是在音樂聲中展開的,實際上也是動態的音樂課;二是註重每門課程本身的綜合,像“普通音樂”這門課,就是一門包括聲樂、器樂、節奏訓練、合唱、指揮等多種內容的綜合性訓練課。達爾克羅茲也說,任何樂思可以轉譯成動作,任何動作也可以譯成與之相對應的音樂,據此他創立瞭“體態律動學”,就是采用節奏性的動作伴之以聲樂、打擊樂或鋼琴即興伴奏,以身體的運動來反映音樂的要素和情緒的。 二、學科綜合的做法: 由上可知,在音樂教學中提倡學科綜合不僅是可能的,也是十分必要的。根據基本理念的闡述,在音樂課程中貫徹綜合原則,可以有以下幾種做法: 1、 把音樂教學的各方面內容充分結合起來進行教學。 課程標準中把音樂學習領域分為“感受與鑒賞”、“表現” 、“創造”、“音樂與相關文化”四大塊,每個領域又有很多特定的內容,從形式上來看他們都是獨立的個體,而在實際的教學實施中我們完全可以把他們綜合起來進行。如音樂文化知識可以在學生參與的創作、演唱、演奏、欣賞等音樂實踐活動中結合著講解;許多音樂欣賞內容可以通過演唱、演奏來加深體驗,加深理解;可以結合唱歌與演奏來進行創作教學,並通過唱歌和演奏來展示學生的創作成果。在音樂教學中要避免“難、繁、偏、舊”的現象。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向音樂,引向音樂的藝術內容、藝術形式及音樂的情感內涵。課堂中,把聽、唱、動、奏有機融合,從中滲透創作能力的培養。例如:一年級教學歌曲《龍咚鏘》一課中,我們可以通過欣賞、歌唱、介紹歌曲知識、打擊樂器的演奏,多種形式有機結合進行。我在教學中就設計以下幾個主要的環節:1、聆聽音樂,學跳秧歌舞,熟悉旋律。2、邊跳邊自由的學唱歌曲。3、認識鑼鼓镲,學習演奏方法。4、成立“鑼鼓班”創作不同的節奏型為歌曲伴奏。這樣的活動簡單易行,並且學生能積極自主的參與各項唱、奏、演等探索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大膽的展現自我。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1/3 |
2013年11月13日星期三
學科綜合放異彩-小學音樂教學論文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